地方黄梅戏全集(一条扁担挑遍全县)

——在抖音直播间“火”了的怀宁县剧团,背后是持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潜心创作,坚守阵地,从而赢得了数以百万粉丝喜爱与支持。回望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与梨园同行们共同守护着、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未忘记戏曲人的初心。

地方黄梅戏全集(一条扁担挑遍全县)(1)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诞生至此,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名演职人员组成的国有专业剧团,其中国家一级演员1名,二级演职员5名,艺术三级演职员10余名,一半以上为85后青年演员。

一条扁担挑遍全县

旧中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怀宁县石牌镇最为典型,全县境内诞生了一大批戏曲演员,以及各类可供表演的戏曲舞台。

1949年春,以石牌黄梅戏剧团为基础,吸收了流动怀宁县境内的“大四喜”京班部分成员,怀宁县组成了场团合一的“怀宁剧院”,实现了“京、黄”同台演出。

地方黄梅戏全集(一条扁担挑遍全县)(2)

地方黄梅戏全集(一条扁担挑遍全县)(3)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中央戏曲改革政策指导下,怀宁剧院开展了“改戏、改人、改制”工作,经过调整、充实,专演黄梅戏。1956年,剧院正式改制为全民所有制,并更名为“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老一辈演艺人员,长期坚持上山下乡。当时条件有限,大家就将演出服装、道具、乐器装箱,用扁担挑着,徒步送戏。随着剧团送戏活动的开展,“一条扁担挑遍全县“的事迹,先后受到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嘉奖。1960年,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出席了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被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以艺术创作生产为重任

怀宁县黄梅戏剧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制度管理,规范建团,以艺术创作生产为重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持续推出优秀作品。剧团先后创演了《党的女儿》《双玉婵》《杨月楼》《失刑斩》《邓石如传奇》《独秀山下的女人》《皖河谣》《挑山女人》(移植创作)等现代戏和古装戏。

地方黄梅戏全集(一条扁担挑遍全县)(4)

特别是2009年以来,先后创作了《独秀山下的女人》《李离伏剑》(原《失刑斩》)《皖河谣》《挑山女人》(移植创作)等黄梅戏大型剧目,新排了《聘丈夫》《乡村小院》《红军井》《清水河畔》《救孤》等10余部小戏,复排了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荞麦记》《鸡血记》《血掌记》《莲花庵》等10余部传统正本大剧。

2009年,剧团创作的大型黄梅戏《独秀山下的女人》首演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获“金黄梅”奖;2010年参演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个人表演一等奖等七项大奖;2011年,参演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个人“优秀表演奖”双项荣誉;2012年参演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同年还获得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

地方黄梅戏全集(一条扁担挑遍全县)(5)

2015年,剧团重新创排大型黄梅戏《失刑斩》改名《李离伏剑》参演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剧目奖和表演奖。

2018年创排大型黄梅戏《皖河谣》参演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2021年移植创排大型黄梅戏《挑山女人》参演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获得好评。2022年,入选安庆市文华奖推选活动优秀剧目名单。

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

从创立之初的“一条扁担挑遍全县”,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面向基层,服务农村。

地方黄梅戏全集(一条扁担挑遍全县)(6)

2014年以来,剧团每年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120场;2012年以来,每年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演出活动,至2017年逐步形成每年开展70余场演出的规模;另外,剧团每年平均开展各类公益演出60余场次。

截止2022年11月18日,2022年度“送戏进万村”活动将圆满收官,剧团已累计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1000余场。另外,剧团已完成“黄梅戏进校园”演出超过400场,本年度进校园演出将于11月下旬正式启动。

通过深入基层面向群众的演出,既服务了群众,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演员的业务能力,对演员体验生活理解作品,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拥抱互联网尝试戏曲直播

2022年初,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开始探索通过直播,向更多人展示黄梅戏艺术,由此开启了剧团抖音直播尝试。

通过抖音平台,很多人开始关注上了怀宁剧团,特别是一大批80后、90后观众,甚至00后都爱上了黄梅戏。在大量留言中,他们看到了黄梅戏作为传统艺术,在短视频和直播浪潮中拓展观众市场新的可能性。

每次开启直播,怀宁剧团都会向所有的粉丝朋友们介绍自己来自被誉为“京黄故里,戏曲圣地”的安徽怀宁小城,这里是徽剧、黄梅戏、怀腔等声腔剧种的发源地,曾经四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

地方黄梅戏全集(一条扁担挑遍全县)(7)

自2022年1月入驻抖音直播以来,剧团抖音号“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粉丝数已达124万。他们与粉丝一起,为黄梅戏传承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经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宣传,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