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最快最好方法(6个方法学到手健脾又祛湿)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就容易“枯萎”,从而百病丛生。

尤其是在春季,按照中医五行学说,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肝木太旺容易克脾土,导致脾虚湿重。

因此,很多人在春季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乏倦怠等症状。所以,春季养生除了要养肝,还需要健脾~

自查脾胃是否健康

▶ 看口唇

脾胃好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脾胃不好的人,嘴唇发白、干燥、没有血色,易爆皮、裂口。

健脾祛湿最快最好方法(6个方法学到手健脾又祛湿)(1)

▶ 查口腔

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 观鼻子

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

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 看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健脾祛湿最快最好方法(6个方法学到手健脾又祛湿)(2)

看耳朵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如今,人普遍吃得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也很常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而出现肥胖。

因此,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

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者吃点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周身舒服。

总之,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中医经典著作《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健脾祛湿最快最好方法(6个方法学到手健脾又祛湿)(3)

健脾,你得这么做

▶ 理脾经

我们每天能够精神抖擞地工作、生活,多亏了脾经对身体的支持。每天做做保健操,可以让脾经得到很好的“休息”。

1、揉阴陵泉

阴陵泉为脾经经气注入之处。

健脾祛湿最快最好方法(6个方法学到手健脾又祛湿)(4)

【定位】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主治】阴陵泉是脾经经气汇聚的地方,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膝关节疼痛。

【按摩手法】用食指点按阴陵泉,或将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其余四指按住对侧膝关节,拇指指端点揉阴陵泉,直到酸、胀感强烈为佳。左、右各30次。

2、按大包

《灵枢·决气》说:“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大包这一络脉像罗网一样绕络周身,一旦大包出现病变,实证则表现为全身皆痛,虚证则表现为周身骨节松弛无力。

【定位】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中。

健脾祛湿最快最好方法(6个方法学到手健脾又祛湿)(5)

【主治】该穴主治气喘、胸胁痛、四肢无力、全身疼痛。

【按摩手法】用食指点揉对侧穴位,左、右各30次。

3、多伸展

多做伸展运动,如“八段锦”里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六字诀功法”里的“嘻”、“嘘”、“呼”调理三焦、肝脾气机等,都比较适合。

健脾祛湿最快最好方法(6个方法学到手健脾又祛湿)(6)

吃荷叶

清代名医王士雄撰写的著名食疗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说:“凡脾虚气陷,而为便泻不运者,可佐入培中之剂。”

平时,用蒸饭的方式做熟白米饭,上下铺荷叶即可。蒸面食的时候,也可以用荷叶垫在蒸笼下面,这样蒸出来的馒头特别香。

▶ 喝三花

【材料】玫瑰花3克,茉莉花3克,鸡蛋花3克,大枣2个(去核)。

【做法】将材料放入茶壶中,先用温水泡洗一次,再加入热开水浸泡数分钟,即可饮用。

本品芳香怡人,芳香之气可去秽浊,常喝能有效缓解疲劳,舒畅心情,解散体内郁气,并可健脾养肝,祛除湿邪,增强气血,可谓是肝郁脾虚有湿人群的优选茶饮。

健脾祛湿最快最好方法(6个方法学到手健脾又祛湿)(7)

▶ 饮普洱

【材料】神曲半块,柑普茶1个(也可自备陈皮1瓣,普洱茶叶适量)。

【做法】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隔去渣后即可饮用。

神曲与柑普茶搭配,对于脾虚湿困而见纳呆食少、胃脘饱胀的症状最是合适。


来源:养生中国,云南中医

编辑:珠海市场监管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