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公益话剧(公益话剧社的舞台梦想)

暑假公益话剧(公益话剧社的舞台梦想)(1)

2013年度大戏《梧桐树下的沉思曲》

暑假公益话剧(公益话剧社的舞台梦想)(2)

2011年工间操教学队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2010年,一群年轻人出于对话剧的喜爱和对舞台的憧憬,自发成立了一个话剧社团,并给它命名“五味子”,意味人生五味,舞台就是人生的真实映射。

成立之初,“五味子”只是一个没有表演经验、没有专业指导老师、没有固定活动经费、没有剧本的“兴趣小组”,大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2010年正逢世博会召开,“五味子”尝试编排了第一部短话剧《志愿一家亲》,通过一个小贩的故事折射出世博会期间人人志愿的一种精神和正能量,当这部作品第一次在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首演后就被黄浦区总工会“相中”,并推荐至市里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相关比赛,最终大家在市级的舞台上呈现这个作品时,“五味子”也逐渐迈出了专业化的步伐。

继《志愿一家亲》后,“五味子”陆陆续续编排了一些作品,如 《可爱天使》、《十年》、《当幸福来敲门》、《十年2》等等,在不断排演创作短剧的过程中,话剧社团慢慢吸引了更多喜欢舞台表演、热衷话剧文化的青年人加入。

缺少剧本,他们就自己创作;缺少指导老师,他们就到处观摩戏剧“偷师”;缺导演,他们就尝试自己上;缺舞台,他们就厚着脸皮寻找各种场地资源。从静安文化馆到打浦桥文化中心,从豫园到九六广场等等,由于坚持公益演出和服务青年,剧社获得了上海市“五四”奖章集体荣誉,“五味子”这个杂牌军渐渐被认可、肯定。

六年间,“五味子”编排话剧近10部,进行公益演出数十场。他们还特别注重话剧文化的传播。六年间累积组织各方青年观看近80部话剧,超过4000人在“五味子”的带领下走进了话剧艺术中心、艺海、人民大舞台、兰心、可当代、上戏剧场、1933、下河迷仓、马兰花、浦东新舞台等专业剧场感受话剧文化。

2012年,寻求整合更多资源的“五味子”成为黄浦区公益机构零壹公社的分社团,借助零壹公社强大的公益力量,“五味子”得以将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结合,将舞台呈现转向多媒体视角,一来可以更好地保留这些原创作品,二来可以更好地传播表演艺术,凝聚更多青年人一起加入。

从2012年3月起,话剧社骨干就率先将表演延伸到镜头前,出品了第一部环保主题公益微电影《爱情礼物》,获市卫计委微电影大赛最佳导演奖。同年8月,一部有100多人参演的公益微电影《黄浦印象》顺利开机,获市旅游局微电影大赛第二名。

两部作品的大获成功让剧社成员们欢呼雀跃,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从2012年到2016年,“五味子”话剧社的成员累积参演了30多部公益微电影、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获得各类奖项10余次,也成为了目前上海策划拍摄公益微电影和获奖最多的团队。

拍摄微电影之余,“五味子”依旧坚持着舞台梦想,将更多青年人带入剧场去感受话剧,同时坚持为五里桥社区、知名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类单位机构编排话剧,还获邀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撰写剧本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