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何时弃用汉字(朝鲜半岛为何能脱离汉字)

对东亚历史有了解的朋友恐怕都知道,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汉字,但在进入20世纪之后,却逐渐地减少了汉字的使用,到目前让许多人感觉已经完全不使用汉字了。而日本在历史上虽然很早就改名了自己的文字假名,但却始终和汉字一同使用,直到现代仍是如此。那么这两个地区既然使用汉字,为什么又会发明本民族的文字?而目前朝鲜半岛和日本对汉字依赖度的差异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日本与朝鲜半岛为何发明本民族的文字?

日本和朝鲜半岛都是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地区,而且其文明起源相对于中国中原地区都明显要晚一些,所以在早期其实日本和朝鲜半岛都有过一段完全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语的时期。

但汉字是针对汉语而发明的文字,它和汉语的语法及词汇高度对应,是汉语的最佳书面表达方式。但相对于日语和朝鲜语(韩语),汉字其实是不太兼容的,这是因为日语和朝鲜语(韩语)其实是和汉语差异非常大的语言。

朝鲜何时弃用汉字(朝鲜半岛为何能脱离汉字)(1)

日语的结构,作为一个综合语,它在语法上和汉语是两个体系

现在我们简单说一下汉字为什么不太兼容日语和朝鲜语。但本文的读者恐怕大部分都不会说日语和朝鲜语,所以直接说这两种语言和汉语的差别可能比较抽象,所以在这咱们拿大家都学过一点的英语来打个比方。学过基础英语的朋友恐怕都还多少记得,英语和汉语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它有好几个时态,比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完成时等,不同时态动词的形式都不一样。同时动词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也不一样,第三人称的动词一般会加上一个-s的后缀。另外一些代词主语和宾语形式也不一样(I、me),而这些时态和格位变化也经常让很多学英语的朋友感到比较头痛。

而这种差异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汉语和日语以及朝鲜语(韩语)之间的差异了。因为在世界现存的几千种语言里,其实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分析语,一种就是以日语和朝鲜语为代表的综合语(综合语又可以细分成屈折语和黏着语,但在这里我们没必要了解它们的区别了)。这两类语言之间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分析语基本没有时态和格位的变化,就像我们说汉语的人,如果不学外语,那么恐怕脑子里恐怕根本不会有时态这个概念,也不会有动词形式变化这种意识。比如“去”这个动词,无论是“现在去”,“以前去过”,还是“未来会去”,“去”永远是“去”,只要说明是什么时间就行了。

但到英语里就已经不一样了,英语里的动词用在现在或者未来的场合时,虽然也可以用时间状语说明,但同时动词本身的形态也必须要变,比如go,在过去时要变成went,在进行时要变成going,在完成时要变成gone,第三人称现在时又要变成goes。而这种变化其实就是英语里综合语的遗存了。但这里要注意的是,英语只是在历史上是综合语,所以它遗存了一部分综合语的元素。但近代英语其实语法大幅减化,现代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成了一个和汉语类似的分析语,所以英语里的时态与格位变化等元素,相对于典型的综合语已经是少得不值一提了。

朝鲜何时弃用汉字(朝鲜半岛为何能脱离汉字)(2)

朝鲜世宗创立谚文时的说明:“国之语音,异乎中国”,其实就是在说朝鲜语(韩语)和汉字很难兼容

但日语和朝鲜语(韩语)却还都是典型的综合语,也就是说这两种语言里都存在着超大量的时态和格位变化,比英语要复杂的多的多,而这些元素都是汉字所没法表达的,因为汉字是针对汉语这种典型的分析语所发明的。所以日本和朝鲜半岛虽然愿意使用汉字,但却始终是非常纠结的,因为汉字的形式和他们语言的形式有根本的矛盾,没法调和。而这就是这两个地区最终分别发明出本民族文字的根本原因。

汉字在日本和朝鲜半岛不同现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而日本因为在历史上几乎一直是一个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存在,所以它在对待文字的态度上其实是比较灵活的。在公元5世纪前后,日本就发明了一种叫“万叶假名”的文字。但其实说它是一种文字,不如说它是对汉字的一种变通使用,即它把汉字完全变成了一种表音符号,只是用汉字来表达日语里与其相近的语音,汉字本身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把一段汉字组合在一起,能念出一段日语,而懂日语的人能明白这段汉字的意思。

朝鲜何时弃用汉字(朝鲜半岛为何能脱离汉字)(3)

日本的万叶假名,虽然都是用汉字写成,但不会日语的人看这段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这本身已经是在日语和汉字无法调和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无奈之举了。而且这种文字其实是对汉字极大的浪费,因为如果这样用汉字,汉字每个字的形声、会意和指事等字形形成原理都已经完全没有了意义,那么汉字复杂的字体做字母用其实也就是一种浪费了。

所以日本人很快就对万叶假名进行了改良,即不再使用规范汉字,而是用汉字草体和一些部首创造出了笔画简单的片假名与平假名,来表示日语里那些没法用汉字表达的语法结构。但对于汉字本身可以表达的词汇,比如几乎所有的名词和相当数量的形容词,则继续使用汉字来表达,而这就基本上形成了现代日语的书写结构。

朝鲜何时弃用汉字(朝鲜半岛为何能脱离汉字)(4)

日文平假名的创制过程

所以日文里的假名,从一开始就是针对汉字与日语的不协调而进行的一种补救。用它虽然可以取代汉字,把日语按照发音完全写出来,但却有几个缺点,导致日本人不愿意完全废止汉字。首先的一点是日语的发音相对来说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里最简单的,因为日语里基本上没有双元音音节,就算遇到从外语里音译过来的双元音词汇,在日语里也必须要分解成两个或者多个连在一起的单元音。同时日语不象汉语有四声这样的结构,所以这种过于简单的发音也就导致了日语里同音词特别特别多,一个拼写一样的词汇有20个左右的同音词在日语里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而这种现象用汉字就能很容易区分。比如日语里的替代、抗体和后退等等词汇如果用假名写出来,都是こうたい(koudai),这样不结合上下文就没法区分,但如果用日本汉字写出来,则分别是“交代”、“抗体”和“後退”,就很容易区分了。

另外日语因为本身综合语的特点,所以特别强调每个单词在句子里的词性,如果都用假名去书写的话,这些词性的差异就没那么直观。但用汉字配合假名去书写,因为汉字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所以直观地一看就能从汉字本身和假名的差别判断出许多词汇的词性,可以大大加快日语的阅读速度。另外由于假名和日语本身的特点,使得如果完全用它书写,其字符数量会比汉字多一倍左右,而这样其实也会影响阅读效率。再加上日本没有被中国中原王朝统治的历史,汉字对他们来说只是代表借用书写方式,没有其它含义,因此日本也没有发明其它方式取代汉字的动力,所以日语里直到现代也还在大量使用汉字。

而其实朝鲜语(韩语)的文字谚文在现代也没有完全取代汉字,因为它和日语的假名一样,在被创造出来时其实也不是为了完全取代汉字,而是希望和汉字混合使用的。而且它也没法很好的解决朝鲜语(韩语)里的同音字问题。不过朝鲜语(韩语)比日语要好的一点是它的发音相对要复杂一些,所以在其固有词汇里同音词相对要少一些,所以同音词问题没有日语那么严重。但因为朝鲜语(韩语)里也有大量汉语借词,而且朝鲜语(韩语)里也没有四声这种结构,所以也还是存在同音词这个问题。因此直到现在,其实无论是韩国还是朝鲜,也都是在把谚文和汉字结合使用,只是方法有所不同。

朝鲜何时弃用汉字(朝鲜半岛为何能脱离汉字)(5)

谚文虽然看起来也是一个一个的字,但却是用字母拼出来的

在韩国,本身汉字就没有被废止,只是韩国人会有意尽量不用汉字,但在一些报刊文章的标题、学术写作、出版物署名、身份证姓名栏以及任何相对正式,而且使用谚文有可能导致歧义的地方,都还会标注上汉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基本避免同音字混淆的问题。韩国人在上学时从小学六年级会开始学习汉字,初中毕业时会学900个汉字,高中毕业会再学900个,所以通常一个韩国成年人能认识大约1000多个汉字。而朝鲜虽然在出版物和日常写作时都已经不用汉字,但其普通人在学校要学习的汉字数量却远远超过韩国。根据一些资料,现在每个朝鲜人在学校5至9年级(相当于初中毕业)要学习1500个汉字,到高中毕业要再学500个。而如果上大学,在大学里要再学1000个汉字。所以普通的朝鲜成年人掌握的汉字数量应该在2000到3000个左右。所以虽然朝鲜人平常不用汉字,但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大量汉字,所以其实遇到同音词很多时候在其认知里是能有汉字不同的意识的,因此其实在实际上也没有完全脱离开汉字。


所以总体上,日本和朝鲜半岛发明本民族文字是其语言与汉字无法兼容的必然结果,但其本民族的文字其实在本质上也都还无法单独使用,只是日本从便捷角度对汉字使用的更多,而朝鲜半岛从民族意识的角度,使用少一些,但其实直到现代也都在变相地使用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