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淑程派(私淑程门艺精湛)

今日推送《私淑程门艺精湛:记新艳秋天津演出活动》录自《中国京剧》2012年第6期,作者王永运,京剧史论研究者,长期从事戏曲研究、史论、评论工作,著有戏曲专集《南北谈艺录》。

在当代的众多京剧程(砚秋)派演员中,论年龄最长、资历最深,首推新艳秋(1910-2008)。新艳秋本名王玉华,当年私淑程砚秋学戏用心,下过苦工夫。她一生醉心程派艺术,但并未正式拜程为师。她的艺术成就,是通过“偷”学、刻苦钻研取得的。

新艳秋北京人,自幼受其父王海山影响,喜爱京剧,尤喜程派艺术,每逢有程砚秋的演出,常随其兄去鲜鱼口华乐戏园看“蹭戏”。她认真学习程砚秋那幽咽委婉、曲折迂回的唱腔和优美多姿、繁复多变的水袖动作,14岁时便在北京开明戏院粉墨登场,演出程派代表作《贺后骂殿》。从此,她步人程派艺术殿堂。

私淑程派(私淑程门艺精湛)(1)

新艳秋之《贺后骂殿》

上世纪30年代初期,新艳秋便有“坤伶首席”之誉,曾以学程取得优异成绩而名噪一时。40年代,新艳秋结婚后告别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她又再组班演出。1956年新艳秋定居南京,先后在江苏省青年京剧团、江苏省戏曲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新艳秋主要的戏剧活动是在北京、南京,但天津也是她的一个重要演出阵地。1928年4月,年仅18岁的新艳秋便自行挑班来津在刚落成不久的春和戏院露演。她所上演的多为京剧传统剧目,如《宇宙锋》、《审头刺汤》、《玉堂春》等,所遵循的完全是程派路子。与此同时,她还带来程的本戏《金锁记》。新艳秋的出现,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欣喜。从此,她便在天津艺坛奠定了自己的基础。

私淑程派(私淑程门艺精湛)(2)

新艳秋便装照片

从1928年到1941年,整整13年中,新艳秋几乎每年都来津演一两次,有时多达4次,而每次公演少则半月、多则一两月。她上演的剧目大体可分三类:一类是京剧传统戏,这类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她主要演青衣,但也间或演出花衫戏,都以程派为规范。另一类则是程派本戏,除《金锁记》外,历年上演的戏还有《红拂传》、《鸳鸯冢》、《青霜剑》、《碧玉簪》、《赚文娟》等。再有一类,则是新艳秋本人的新编本戏,像《荆十三娘》、《娄妃》、《霸王遇虞姬》、《玉京道人》、《春闺选婿》、《邵真真》、《琵琶行》等剧。新艳秋在这些戏中,唱、念悉宗程派,在某些戏里(如《荆十三娘》、《霸王遇虞姬》、《玉京道人》、《春闺选婿》)又穿插武打场面,由此更能看出她掌握京剧旦角所下的艰苦努力。

私淑程派(私淑程门艺精湛)(3)

新艳秋之《玉京道人》

新艳秋在她演剧的这13年“黄金时代”中,曾和许多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台献艺。她在天津,与负有“国剧宗师”之誉的杨小楼两度合作。特别是首次1929年11月,年仅19岁的新艳秋便同当时蜚声剧坛的杨小楼合演了《霸王别姬》,震动了天津京剧界。1933年5月,她与周信芳的联袂演出,也很有声势。因为仅在一个月前,周信芳恰与马连良在津合作,周、马合演的《十道本》、《一捧雪》、《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诸剧,在观众当中脍炙人口,颇得佳评。所以,新艳秋与周信芳的合作,也便十分引人注目。他们合演了《南天门》、《宝莲灯》、《玉堂春》(周饰刘秉义)等—些传统剧目。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合作演出了新编历史故事剧《霸王遇虞姬》,新艳秋饰虞姬,周信芳饰项羽,戏中“比武联姻”一折,新艳秋的剑舞很见功夫,一招一式,娴熟自如。天津中国大戏院建成以后4个月——1937年1月,新艳秋与当时非常走红的须生谭富英合作,他们上演的多为“对儿戏”,如《红鬃烈马》、《朱痕记》、《探母回令》、《汾河湾》等。此后他们便少有合作机会了。新艳秋在1938年4月与1941年7月,还曾和名净金少山两次合作,他们都各演自己的拿手戏,唯一合演的戏就是《霸王别姬》。

1941年后,新艳秋便暂别舞台了。天津解放后,新艳秋得当时市文化局局长阿英之助,于1949年重新组班公演。1954年她又参加北京起社京剧团,是年5月,她随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等来津演出于中国大戏院。不久,新艳秋即远走南方,很少在京、津一带演出了。

(《中国京剧》2012年第6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

久已被人遗忘的

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