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这是成长的机会要珍惜(父母做对一件事)

“怎么又烫头发,赶紧剪了吧,多耽误学习,天天把精力放在头发上了,能学习好吗?”“烦不烦”孩子说着摔门而出……

“赶紧把手机拿出来”,邻居小张指着自家儿子书下面的手机吼道。“手机放在书下面我就看不到了?不要自欺欺人好吗?作业做完了吗又开始打游戏?成绩都下滑到倒数第二了。”说着一把夺过儿子的手机。这时儿子也无动于衷,坐在桌子旁看着天花板发呆转起了笔……

孩子叛逆这是成长的机会要珍惜(父母做对一件事)(1)

相信不少家长有过相似或相同的经历:在家庭教育的某一时期,孩子变得很难管教,再也不是那个小时候像洋娃娃一样可爱的言听计从的小宝宝了。跟家长硬碰硬反着来,说多了还容易烦,做事很难集中精力,成绩下滑严重等,这就是叛逆期的表现。

研究表明,10-18岁的孩子很容易进入到叛逆期。而10-18岁正是家庭教育最为关键的时候,这时间,孩子三观的形成、性格的固定、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诸多对孩子未来举足轻重改变都在这时悄然发生。家长们往往着急上火,可又害怕说重了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该怎么办?

其实正确认识叛逆期,就能让我们找到解决方法。

是什么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其实叛逆期不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但是产生叛逆心理的孩子却不在少数。

这是因为10-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孩子一直在成长,成长就会产生各种新奇的想法,然而青春和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和试错的过程,尝试的事情有好的,冒险的,激进的。家长引导不当或反应过激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从叛逆心理的产生原因我们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了,正是沟通方式。

掌握正确沟通方法,孩子青春期不再叛逆期

有些家长说,我也想好好跟孩子沟通,但是在那个情境下,自己就会被气的脸色发白,脑子一片空白,更别说静下心来讲道理了,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明事理?自己孩子却什么都不懂?但是你却不知道,别人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这段时间都付出了什么。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也是因为认识了璐瑶妈妈,她开拓了我对孩子教育的新认知。以前觉得把孩子放到学校、补习班,自然会收获一枚学习好懂事的乖孩子,考试成绩能说明一切。但是看过身边那么多初中学习成绩好,但是高中变得性格叛逆成绩下滑家长越管越出格、高分低能的孩子,又觉得自己想的有些片面。但是又找不到支撑自己想法的理由,直到听完路遥妈妈的课程我恍然大悟,如同一层窗户纸一下子被捅破了。

孩子的教育不单是得高分那么简单,而是用好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教孩子学习方法、思维和学做人。

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家长要先变得优秀,因为孩子的生活经历往往是家庭生活的缩影。你的脾气暴躁,孩子的脾气也会暴躁。家长说话没有思路,孩子也不会具备清晰的思维。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你是否也经常在家手机不离手?所以我们常说,家长的说话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当孩子青春期时因为注重穿着打扮而成绩下滑时,你是否和孩子好好沟通过“可以穿漂亮衣服,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外在而没有内在就像一朵花一样,很快就会凋零”。在孩子成长期你是否很少对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培养呢,如果精神层面丰富,对于物质和外在就不会过度追求。

在孩子幼儿期应该教会他如何做人,要先在孩子幼时内心种下正能量的种子,当种子长成积极的信仰,它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时刻提醒孩子不要偏离方向。大咖知识学堂会开设论语小课堂,每一节论语课程都会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的道理。有正气,明事理,有思维,即使小学初中成绩没有名列前茅,长大以后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也会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孩子叛逆这是成长的机会要珍惜(父母做对一件事)(2)

不会有人天生就懂人生大道理,道理的积累都是通过:智者的告诫、人生的经历和读书的积累。当孩子还没有去经历生活的时候,我希望家长们能成为孩子身边的智者,既有家长的威严,又能像朋友一样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样有训诫又有交流,才能够真正与孩子有效沟通,平稳度过青春期,有效预防叛逆期。

孩子的心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是开着的,爸妈随便进;第二道门是关着的,爸妈要敲门才能进;第三道门锁上了钥匙藏在孩子的心里,再想进去就得先要钥匙,要用心来要。大咖知识学堂的课程能够教会你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你能够走进孩子心里的第二扇门,用真心去探索孩子世界的全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