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

尤其是艺术家,将佛法的意境融入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音乐里,而开创出更具意涵的道貌风格。

书法是中国传统书写方式之一,所以当佛教与书法艺术结合之后,佛法的传播更为普遍;书法家们受到佛教的影响,常以佛教为题材来丰富书法的内容,这使书法艺术更增意趣与内涵。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

书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单、最朴实无华的一门艺术,这几乎先天就注定了它与作为世界上最简单、最朴实无华的宗教——佛教会有某种相通之处。

关于书法这门“国粹”艺术与佛教的关系,清代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曾有过论述,他认为佛法与书法是相通的,佛教教人不要执著于外物有形的“相”上面,同样地,学习古人的书法,也不要老是停留在具体的点画形态上,要懂得其妙处并以自己的性灵去会通它。

书法和佛法一样,其最高境界也一个“定”字。“定”乃是书法和佛法的相通之处。书理与佛理颇有相通之处,正是这种相通才导致现实层面上的书佛交往,书家好佛,佛家好书,书佛因此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中国书法中也因此融进了佛教的因素和血液。

佛教书法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对我国政治、文化、思想、信仰等,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在文化方面,因为佛经的翻译与流传,影响了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为中国文化史写下了光辉璀璨的篇章。

尤其是艺术家,将佛法的意境融入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音乐里,而开创出更具意涵的道貌风格。 书法是中国传统书写方式之一,所以当佛教与书法艺术结合之后,佛法的传播更为普遍;书法家们受到佛教的影响,常以佛教为题材来丰富书法的内容,这使书法艺术更增意趣与内涵。

(隋)智永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2)

(唐)怀素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3)

(唐)高闲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4)

(唐)空海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5)

(宋)大慧宗杲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6)

(宋)无准师范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7)

(宋)圜悟克勤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8)

(南宋)虚堂智愚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9)

(元)清拙正澄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0)

(元)中封明本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1)

(元)一山一宁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2)

(元)了庵清欲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3)

(明)担当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4)

(明)憨山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5)

(明)破山明

(清)八大山人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6)

(清)弘仁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7)

(清)髡残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8)

(清)石涛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19)

(近代)李叔同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20)

佛教讲“非有非无”的“双遣”。书法也是如此,因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应是忘了法则的“非法”,但这“非法”又不是绝对没有法,法还是有的,所以又是“非非法”。

今人汤其根在《禅定与书法》一文中也探讨了佛教禅定与书法实践的关系,他在评价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所说的:“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予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

这句话时认为,其中的“凝神静思”正是书家作书之前调练习意,排除杂念,万神归一,进入“入定”之时的状态,由此产生的智慧、灵感和广阔的形象思维,绝不仅是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等等。对一个成熟的书家来说,往往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所谓“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皆出于“入定”之后而产生的形象思维。

书法中的“入定”和禅宗的“入定”既相同又有区别。相同处在于,双方都通过静虑的方法,守其一“定点”,产生顿悟,而发出智慧的光芒;不同的是,佛家的“入定”是为了排除妄念而佛道;而书法家的“入定”,则是为了高度集中思想,凭借对现实世界、人情物理的形象思维,产生顿悟,使书法创作活动达到入妙境地。

如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草法,怀素夜闻嘉陵江水声而草书益嘉,这些正是古人所总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经验。书家和佛家所持的“定”点不同,从狭义上讲,书家的“定”点先由整个作品的布局到单独的文字,再从单独的文字到一撇一捺的点画。

从广义上讲,“入定”就是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基础上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钻研写法,取得由量变到质变而引起的顿悟。欧阳询在索靖所书碑刻前看得入胜,揣摩用笔、气势,可谓到了“行走坐卧皆在入定”的地步。

清代郑板桥几十年如一日地临写各派书家碑帖,悟出了“人各有体”的道理,熔篆、隶、行、草于一炉,创造出“六分半书”等,皆是作者借用佛家“入定”的道理来说明“入定”程度的深浅能对书法产生顿悟的效果大不相同之例。

那些浅尝辄止的人是采集不到书法艺术的硕果的。只有“穷微测奥,通乎神解”才行。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21)

公众号又双叕改版了,为了不错过精彩内容,建议您按照图片提示,将「书法屋」设为星标(安卓用户“置顶”)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22)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23)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三重境界书法(澄怀观道物我两忘)(24)

主编丨汪玉琪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祁朦 周丽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