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曾国藩家书感悟(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137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初五日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四弟曾国潢字澄侯,六弟曾国华字温甫,九弟曾国荃字沅浦、子植,曾国葆季洪比曾国藩小17岁,四六九皆族中排行,故称)(给平辈朋友时,一般会用“足下”,也可以称“阁下”“执事”“左右”等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阅读曾国藩家书感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阅读曾国藩家书感悟(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阅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137咸丰元年(1851年)九月初五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四弟曾国潢字澄侯,六弟曾国华字温甫,九弟曾国荃字沅浦、子植,曾国葆季洪比曾国藩小17岁,四六九皆族中排行,故称)(给平辈朋友时,一般会用“足下”,也可以称“阁下”“执事”“左右”等 )

日来京寓大小平安。癣疾又已微发,幸不为害,听之而已。

湖南榜发,吾邑竟不中一人。沅弟(曾国荃)书中言温弟(曾国华)之文典丽矞皇,亦尔被抑,不知我诸弟中将来科名究竟何如?以祖宗之积累及父亲、叔父之居心立行,则诸弟应可多食(其)报。以诸弟之年华正盛,即稍迟一科(科举考试的界次),亦未遽为过时。

特(但)兄自近年以来事务日多,精神日耗,常常望诸弟有继起者,长住京城,为我助一臂之力。且望诸弟分此重任,予(我)亦欲稍稍息肩。乃不得一(考试得中),使我心中无倚。

盖植弟(曾国荃)今年一病,百事荒废,场中又患眼疾,自难见长。

温弟(曾国华)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予(我)心即甚忧之。近闻还家以后,亦复牢骚如常,或数月不搦管为文。吾家之无人继起,诸弟犹可稍宽其责,温弟(曾国华)则实自弃,不得尽诿其咎于命运。

吾尝见友朋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如吴枟台、凌荻舟(湘籍举人,官工部屯田司主事。著有《兰芬馆诗初抄十三卷》)之流,指不胜屈。

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温弟(曾国华)所处,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乃动则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以后务宜力除此病,以吴枟台、凌荻舟为眼前之大戒。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

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不惟(不仅仅)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养此和气,可以消减病患。

万望温弟(曾国华)再三细想,勿以吾言为老生常谈,不值一哂也。

王晓林先生在江西为钦差,昨有旨命其署江西巡抚。

余(我)署刑部,恐须至明年乃能交卸。

袁漱六(袁芳瑛1814~1859)清著名藏书家。号漱六。湖南人。与曾国藩是儿女亲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实录馆协修纂修官,擢陕西道监察御史、咸丰四年(1854)官至苏州知府,七年(1857)迁任松江知府。当时太平军和清军激战,外国列强入侵,他“介于夷寇之间,悒悒不得其志”,咸丰九年卒于任上,赠正二品资政大夫。嗜蓄书,与朱学勤丁日昌并称为咸丰时三大藏书家。藏书之富足与瞿绍基恬裕斋、陆心源皕宋楼、杨以增海源阁相匹敌)昨又生一女,凡四女,已殇其二,又丧其兄,又丧其弟,又一差chai不得,甚矣,穷翰林之难当也。

黄麓西(同年)由江苏引见入京,迥非昔日初中进士时气象,居然有经济才。

王衡臣于闰月初九引见,以知县用,后于月底搬寓下洼一庙中,竟于九月初二夜无故遽卒。先夕(昨天晚上)与同寓文任吾谈至二更,次早饭时,讶其不起,开门视之,则已死矣。死生之理,善人之报,竟不可解。

邑中劝捐弥补亏空之事,予(我)前已有信言之,万不可勉强勒派(强行摊派)。我县之亏,亏于官者/半,亏于书吏者/半,而民则无辜也。

向来书吏(承办文书的吏员。官、吏分明。朝廷命官由考试出身,都有品级,乃是士大夫;吏胥则招雇而来,下则为差役,上则做书吏)之中饱,上则吃官,下则吃民。

名为包征包解(包征包解又称“粮长制”。明代征收和运输田赋的一种方法。粮长是明代征解田粮的基层半官职人员。粮长制度是明代田赋制度中一个重要制度,是明王朝组织征解、完纳田赋的有效措施。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规定浙江、直隶 (指南直隶,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广、福建等地,凡每纳粮1万石或数千石的地方划为一区,每区设粮长一名,由政府指派区内田地最多大户充当,主持区内田粮的征收解运事宜。

民收民解的粮长制具有委托代办的性质,由粮长代替胥吏直接向民间征收,减少政府与人民的矛盾。自正德 (1506年) 以后,由于土地集中,优免户增加,赋税加重,粮长制被破坏。

万历九年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时,将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

梁启超:“现今之征收课税法,一言以蔽之,曰包征包解而已。江浙之漕银、漕米,两湖、四川等省之钱粮地丁,多有由地方绅士、土豪包征以解州县,此其显而易见者也。即等而上之,亦何莫不然。各州县官包征其州县之钱粮,泐(lè石头依纹理裂开)为一定额,以解于藩司(意思是说 除了按定额解运外,州县官有截留了?)。各藩司包征其省之钱粮,泐为一定额,以解于户部。此与土豪之包征包解者何异。其他厘金、盐课以及一切杂税,莫不皆然。”田赋征收解运:各州县――藩司粮道――户部),其实当征(征收)之时,则以百姓为鱼肉而吞噬之;当解(解运)之时,则以官为雉媒(为猎人所驯养用以诱捕野雉的雉)而播弄之。

官索钱粮于书吏之手,犹索食于虎狼之口,再三求之,而终不肯吐。(田赋征解:民众――地方绅士、土豪――书吏――各州县――藩司粮道――户部。田赋属于朝廷财政,尽征尽解,不包括各级衙门所需经费以及征收解运的费用,这需要另外征收附加税)

所以积成巨亏,并非实欠在民,亦非官之侵蚀入己也。

今年父亲大人议定粮饷之事,一破/从前包征包解之陋风,实为官民两利,所不利者仅书吏耳(书吏岂能甘心?)。

即见制台(总督的尊称)留朱公(县令朱石翘),亦造福一邑不小。诸弟皆宜极力助父亲大人办成此事。

惟捐银弥亏,则不宜操之太急,须人人愿捐乃可,若稍有勒派(强行摊派),则义好之事反为厉民(虐害人民)之举,将来或翻为书吏所藉口(借口),必且串通劣绅,仍还包征包解之故智(曾经用过的计谋 ),万不可不预防也。

梁侍御处银二百,月内必送去。凌宅之二百,亦已兑去。公车(进京赶考的举子)来,兑五七十金,为送亲族之用,亦必不可缓。但京寓近极艰窘,此外不可再兑也。

邑令(县令)既与我家商办公事,自不能不往还,然诸弟苟(苟,如果)可得已,即不宜常常入署。

陶、李二处,容当为书。本邑亦难保无假名请托者,澄弟(曾国潢)宜预告之。书不详尽,余俟续具。

兄国藩手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