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疙瘩面怎么做(舌尖上的洛川之)

我生在长在黄土高原上,西北风从原上刮过,厚重的黄土赋予了纯朴的民风民俗。民以食为天,原上人以坐席为荣,席的内容以猪肉为主,素菜配合,辅以蒸馍煎豆腐为主食。原上缺水,鲜见吃鱼。鸡是单独做的,吃好的同时要保证吃饱,配上鸡血面。后来的席面都加上了鸡鱼。国庆长假期间,整理这些吃食,以飨思乡情浓的游子。

甘肃疙瘩面怎么做(舌尖上的洛川之)(1)

塬上人对鸡的崇拜近乎于宗教信仰,娶媳妇要捉一对红公鸡,过春节敬灶君用的是白公鸡,下葬的叫坎丧鸡。计时要靠打鸣的鸡,过生日给孩子用面捏上一只鸡,煮只鸡蛋就是生日礼物。除夕夜晚辞年回来,奶奶给每人一个熟鸡蛋就算压岁钱了,爷爷摸着孙子头,笑呵呵地照着出了门,招手说再见还不忘安顿:考试可不许得个大鸡蛋啦。旧时吃一次鸡差不多都要举办一个仪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多是来了百年不遇的贵客,,比如娘家人送新媳妇回面,新女婿上门。也有为了场畔地畔争多论少犯口舌得罪人赔礼道歉的,杀只鸡,设个场,经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村干部调解,嘴一抹,天大的事也就过去了,谁再提起便是小人了。

鸡叫头遍,妯娌们就忙活上了。一个人拉风箱烧火,头天晚上剁好的鸡块放到锅里架起火要不停地烧。另外一个人把和了鸡血和调味料的面团擀成一张张薄如纸笼布大小的圆面片,囫囵放锅里蓖子上蒸。肉烂了,面也熟了,剥开来晾到案板上,切成细如丝发的长条,十多个碗里各抓进一大把,浇上鸡汤,盖上些许肉块,就能上席面了。切面和盛饭都是技术活,鸡肉常是用辣椒面炝了,红红的,看着就让人眼馋流口水了。肉块的放法是不一样的,主席的碗上要摆成鸡的样子,头尾翅膀依葫芦画瓢摆好,中间一块大胸脯肉,头朝客人方向,由主人毕恭毕敬双手递上。

我们小时候,鸡是功臣,下的蛋是我们兄妹学费书本费的来源,很少吃鸡。偶尔一半次,鸡瘦客人多,孩子不省事,是上不了台面的。我长这么大,好象还没有规规矩矩吃过一次鸡肉。待客吃鸡时,妈会偷偷藏一点,等客散席撒后拿出来哄我们。二十年前,我老公新女婿拜年,不光我妈给吃了鸡,我四妈也给吃了鸡,我妈便时常记着四妈的好。做鸡是大事,不会了要请妯娌帮忙的,我妈妈是做饭的行家里手,她这辈子作为母亲最骄傲的事是,我们兄妹婚事上用的鸡,都是她亲手操办没要我们求人。现在物质丰富了,白条鸡堕落成家常便饭,高压锅也炖不出土鸡的热情纯朴。想起旧时塬上人吃鸡,光是那一屋子热气,氤氲出的乡情亲情,就足够我们回味终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