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费孝通看来如何(费孝通看美国人的性格)

在费孝通看来如何(费孝通看美国人的性格)(1)

《美国人的性格》一书是费老先生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读书和考察以及上世纪80年代重访美国时候写下的笔记和观感。

其中包含《美国人的性格》、《初访美国》、《访美掠影》三部分的内容,常常被人称为费老先生的美国三部曲。

费老先生观察到的美国或者说美国人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一、美国人是一个不讲关系的新民族,踏上美洲新大陆,过的就是拓荒时代的生计,就是一个字“干”,而他们身后的大英帝国或者整个欧洲,讲究的是阶级,或者说就是关系。

费老先生用“扶梯”和“电梯”来比喻欧洲人和美国人的区别。扶梯讲究的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无论直上还是弯着上,都要踩着台阶不行。还要讲究扶梯把手的花纹、台阶的材质以及是不是够贵气。而电梯意味着只有“上或者下”的直梯构造,简单、封闭的实用功能。

欧洲人所谓的高雅并不是依靠奋斗而来,是因为自己的阶层高贵而不劳而获,而阶层通常来自于世袭的爵位。美国的新移民则断开了欧洲人的阶层,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奋斗。IBM创始人的父亲是一名伐木工人和种地的农民,洛克菲勒的父亲竟然是一个卖假药的药贩子。因此,美国人的成功来自于对历史身份的摆脱,对厚重社会的抽离才赢得了美国的新生和成长。

二、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表现来源于美国自身的优越感。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讲究的都是协商机制,唯独美国常常以霸权的面目出现,除了美国在经济、军事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之外,更多的是源于他们道德上的优越感。

第一批踏上美洲大陆土地的是一批来自于英国的清教徒,而清教徒是从新教教会中分离出来的一帮人,他们更加讲究平等和自由,这种思想上的力量最终演化成美国人道德上的力量。他们在美洲大陆开拓荒地,建设新的家园,并且获得成功,实现了从宗教优越到思想优越,再到道德优越和制度优越的四连跳。

美国早期奉行的孤立主义,即完全关闭自己去发展,正是来源于他们的道德优越感。第一次世界大战,任凭欧洲的血雨腥风,美国认为这是老牌欧洲的自相残杀,最终介入大战是战事快要结束的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大战后期因为日本突袭珍珠港才促成了美国的参战。两次世界大战中间还爆发了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二战结束后,美国又陷入了与苏联的冷战。按照费老先生的观察,美国因为道德优越感而奉行的孤立主义并不算成功!

美国人知道,即使再给苏联人20年的时间,苏联也不会超越美国。事实上,斯大林也曾伸出橄榄枝,但是美国人并没有接纳,美国不会允许苏联在新世界中以强者的方式出现。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认识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存在危机!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并不轻松,除了军事、经济上的强大地位,上帝的使命或者说魔鬼的枷锁来自于清教徒期间演化出来的道德优越感,后来被称之为“普世价值观”。

三、多种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性格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是不一样的面孔,是由不同肤色代表人物相互融合的一个概念。比如电视上看到希拉里,无疑是典型白人妇女的形象;如果说起科比,则就是一副励志的黑人美国人的面孔;如果念叨起赵小兰,黄皮肤的华人后裔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人;印度裔、俄罗斯裔……可以说,美国人是由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种组成,费老先生用“群体概念”来形容美国人。

不管谁来了,都会融合成为一个种族——美国人!所谓美国人,是一个整体概念,表现出来的是群体性格,而非某一族的性格。

如果用三句话提炼费老先生眼里的《美国人的性格》,即:美国人从厚重历史中抽离出来的奋斗精神,是美国社会前进的动力;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源自于他们内在的道德优越感;美国种族融合发展中形成的群体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跨种族通婚的行为,使这种群体性格不断向前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