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

“人死了,也该好好对待,把他们安葬好,让他们得到安息,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贵州省紫云县的格凸河畔的背尸人黄小宝这么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

在我国某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悬棺下葬的传统风俗,而悬棺的地点通常是在巍峨群山之中,上下左右都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走,险之又险,常人无法到达。

于是,就诞生了一批专门以背运尸体和棺材为生的人,即背尸人。他们经验丰富,胆大心细,往往在悬崖峭壁上健步如飞,如履平地,通常也被称为“蜘蛛人”。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

图1

而黄小宝,就是其中一员。可与众不同的是,黄小宝是个残疾人,而且残疾的部位还是双腿。

那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双腿残疾的黄小宝成为了一名背尸人?入行之后,他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身残志坚,拜入师门

背运尸体和棺材对体力的要求很高,一般得身手敏捷、不怕鬼神的人才能从事这一行业。但黄小宝却不同,他十几岁拜了贵州紫云县的罗开科为师父,一开始,罗开科并不想收下这个徒弟,原因显而易见——黄小宝双腿有些残疾,虽然不影响行走,但在悬崖上攀爬恐怕就有些费劲了。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2)

图2

不过,黄小宝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他再三恳求,罗开科觉得他心诚,再加上很少有人主动上门拜师、请求入行,因此心一软,就收下了他。

此后,黄小宝开始跟着师父学习“攀岩和背尸的传说以及技巧”,态度端正,学得很快。黄小宝自小生活在紫云县,对这种风俗很熟悉,小时候调皮,遇到谁家发丧,还会特意跑去看,觉得神秘极了。没想到如今,自个儿入了这个行当,才察觉到背尸人的艰辛与不易。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3)

图3

根据习俗,寨子里如果有人去世了,那天晚上,死者的家人就会来找背尸人。而师父带着黄小宝接受家属的委托之后,就要先把遗体小心翼翼地背到悬崖边儿上,然后把用来拼装棺材的木板一块接一块背到附近,再和家属一起讨论最合适的安放位置。有人认为,棺木所在的位置越高,就表示这个人生前的地位越为尊贵。

选择好悬棺下葬的位置之后,就把木板组装起来,做成一个结结实实的棺材。此后,他们就要做好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徒手爬下悬崖准备。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4)

图4

此时,望着深不见底的崖底,冰冷无情的风从耳畔吹过,很多人都会感到寒意从脚底升起,整个身子抑制不住地哆嗦起来。到这一步时,不适合吃这碗饭的人就要开始打退堂鼓了。

当然,黄小宝显然不在此列。他鼓起勇气,动作轻柔地把遗体背到背上,如同对待一个脆弱的婴儿一般小心翼翼,再用绳子将遗体牢牢绑住,再仔细检查一番,以免绳结松动,这才小心地攀下去,来回几趟,将尸体和棺椁都运送到家属钟意的位置上。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5)

图5

这几趟辛苦功夫下来,黄小宝早已经满头大汗,累得抬不起手,但其实,他们的工作远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诵唱三日,牵引魂灵

实际上,将尸体和棺椁安放好,仅仅只是背尸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将棺木稳当地放在崖壁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有特殊意味的唱诵来让逝者安息。

千百年来,苗族人始终相信,死者的灵魂必须得到指引才能顺利地回到祖先的身边,此后才能安息,因而,背尸不仅是个体力活儿,还是一份有着神秘意味的工作。

因为,背尸人兼任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东郎。在苗语里,东郎指的是专司唱诵,为死者指引灵魂之人。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6)

图6

黄小宝解释道,所谓的唱诵,一般都有固定的内容,“主要是讲这个人自出生以来,父母怎样辛苦地抚养他长大,长大后,他经历了哪些人生大事,一生有着怎样的起伏吉凶。讲述的故事要一直持续他临死前。讲完之后,再通过唱苗族古歌的方式,将他的灵魂引领祖先那里去”。

从表面上看,“东郎”的职责似乎并不难。但是,这一工作有两个难点,其一,是苗族古歌必须用古苗语来唱,而这种古老的语言如今早已经失落在漫长的时间里,如今的苗族人都不会说了,更不会唱,只有依靠背尸人代代口耳相传,几首古歌才得以传承下来。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7)

图7

其二,是这样的诵唱必须持续三天三夜,不能中断,不能停止,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可能会打扰死者的清净,也会惹得家属不满。

依靠东郎招引魂灵,以及悬棺而葬,这些看似古怪的习俗实际上都与苗族的历史有关。传说中,苗族是蚩尤的后代,而非炎帝与黄帝的子孙。

自原始社会开始,蚩尤与炎帝、黄帝大战,在战争中落于下风,因而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旅,足迹遍布长江和滇藏。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8)

图8

他们也曾有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苗族古歌》就曾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于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最终只留下了写在衣服上的文字,文明就此失落。

而悬棺下葬,就是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和侵扰,让已死之人获得安宁。据说,悬棺还暗含着有朝一日将重回中原,将死去的战士安葬于故土之中,因而此时只是在悬崖边上暂时安放死者,终有一日能取得胜利,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安息。

了解了这些传说,再来看黄小宝为亡者所作的诵唱仪式,就更能体会到其深意。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9)

图9

将遗体安放好之后,黄小宝就要拿出自带的酒壶和酒碗,先倒上一碗酒,以酒浇地,献给天地和亡魂。随后,他会拿出一把古旧的马刀,绕着自己的身体划出三个圆圈,以此表示自己仍旧是生人,和死者有所区分,以免在进行接下来的仪式时被鬼神认错。之后,他会郑重地持刀在地上写下一个“斩”字,既是斩断死者与人世的联系,也是斩断一切会侵扰亡魂的魑魅魍魉,以保死者和其亲属的平安。

做完这些,黄小宝才会正式开始为死者诵唱。诵唱所用的古苗语发音奇特,晦涩难懂,如今已经没人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但背尸人始终尊重这一传统,一代又一代地传唱着歌谣。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0)

图10

从这时开始,黄小宝的诵唱必须持续三天三夜,不能少一分钟,更不能停下来吃饭休息。饿了渴了,就喝一口随身带来的酒,以此缓解疲乏,振奋精神,将仪式进行下去。

说到诵唱的艰辛,黄小宝表示:“攀岩我倒不怕,因为已经爬了几十年了,有经验了。不过诵唱仪式是挺累的,但这就是我们这里的习俗,是我们一辈辈传下来的东西,必须好好做完。”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1)

图11

这些古老的仪式虽然不免繁琐,但正因千百年来的重复,加强了部落的凝聚力,成为苗族人的情感纽带,让他们无论身在何处,心总有归属。

行业困顿,后继无人

不过,像所有与死亡相关的职业一样,背尸人同样也面临着没有传承者的困扰。

尽管作家三毛写过,“如果说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对死亡还是心怀恐惧,对与此有关的一切都讳莫如深,不愿谈论,更不愿接触。

罗萍是罗开科的亲生女儿,也是黄小宝的师妹,同时还是贵州省紫云县的背尸人的第七代传人,关于这个行当的现状,她如此说:“要知道,中国人素来是很忌讳死亡的,所以很多人在心理上就不愿意接触这个行业。”说这话时,她带着深深的无奈和担忧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2)

图12

近年来,随着文明殡葬方式的推广,一些地方不再提倡火葬之外的殡葬方式,因而选择崖葬的人越来越少,背尸人这一行当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如今,紫云县里还能独立完成崖葬流程的的背尸人仅仅剩下了四位。这一古老而神秘的职业,眼看着就要后继无人了。

不过,像罗萍这样的人仍旧对背尸有着复杂的感情,她们从小看着爷爷、父亲背尸,听着父辈们在家中练习古老的苗歌,帮着他们准备祭祀用的酒壶酒碗,但是如今,来请他们一家背尸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文化传承,恐怕很难再传给下一代人。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3)

图13

尽管旅游旺季时,有好奇的游客会特地到苗寨里看崖葬奇景,那几个月里,当地背尸人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多。

但由于收入不稳定,工作风险又太高,年轻人鲜少愿意入行,不愿意做这个又苦又累的行当。长此以往,背尸人这个职业恐怕会和古苗语一样消失,只留在老人们讲述的故事里。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4)

图14

对此,我们只有同罗萍一样,发出一声无可奈何地叹息。

与死亡有关,也与生命有关

以悬崖为灵魂的归处,以诵唱指引魂灵归去,这种殡葬的方式不可谓不奇特。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和崖葬同样独特的习俗,也有其他几种和背尸人差不多的职业。

例如常常被作为恐怖故事素材的湘西赶尸。赶尸人又称为“赶尸匠”,只在夜晚工作,通常穿一袭黑衣,寡言少语,手持铜锣,边走边敲。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5)

图15

赶尸人通常跟随在几位客死他乡的死者身后,通过其秘术让遗体有规律地移动,夜晚远远看去,如同在自己“行走”。通过这种方式,赶尸人会带着死者们走过漫长的旅程,将他们带回家乡,入土安葬。

实际上,有人仔细分析过,“赶尸”不是真的牵引着遗体走回故乡,只是用草绳或者竹竿穿过死者的衣服,依靠人力将他们带回家,由于这种工作常在夜里进行,路人看不真切,因此才会衍生出各种恐怖传说。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6)

图16

而且,赶尸人并不是把尸体从死亡地点一直带到家中,只是要帮助家属把遗体运出荒凉地带,等到了交通便利的地界里,家属就会带着棺木来迎回死者。

如此看来,“赶尸”也没有传闻中那么玄乎,与背尸人类似,赶尸人大概也只是在从事一种危险的苦力活儿而已,他们是帮助死者回家的向导,正如背尸人是指引死者灵魂安息的东郎。

此外,长江和黄河沿岸,还有一种叫做“捞尸人”。由于江水湍急,河流沿岸常有人因为意外或轻生而被江水吞噬,当江水奔流到某个拐角时,他们的遗体便会浮出水面,而这个时候,为了方便家属认领,也为了方便警方调查,捞尸人就会撑着小船靠近死者,用长钩等工具将遗体捞起来,送到岸边。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7)

图17

捞尸人这个行当也有自己的规矩,他们会尽量不损伤遗体,夏天时尽可能地勾住衣物,冬天则尽可能拉住死者的四肢,小心翼翼地将死者带回岸上,随后还会帮他们整理衣服,擦去脏污,避免家属前来辨认时受到更大的打击。

在缺少专业捞尸工具的过去,他们常常要亲自下水接触遗体,那种异样的工作体验往往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遇到酷暑或寒冬,他们下水捞尸时往往要忍受不断变化的水温,还有提防水里的细菌、真菌造成皮肤感染。

贵州格凸河背尸(以背尸背棺材为生)(18)

图18

和背尸人、赶尸人一样,他们往往被打上“晦气”、“肮脏”的烙印,一辈子都很难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干活儿时吃力不讨好,风险极高,收入也非常不稳定,偶尔还会遇到不想付钱的家属,白忙活一场不说,可能还要忍受道德绑架者的责骂。

但实际上,这些事业虽然与死亡有关,但这些从业者都很尊重死者,试图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让死者拥有最后的体面,好让死者安息,也让家属安心。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坚持,他们常常面对死亡,却也因此而常常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尽管人们仍旧讳言死亡,但无论如何,背尸人、赶尸人、捞尸人,还有其他从事与死亡相关的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工作都是值得尊重的,他们就像是灵魂的“摆渡人”,在流言蜚语里默默地将死者送到彼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