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觞曲水含义(流觞曲水的觞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 流觞曲水含义(流觞曲水的觞到底是什么玩意儿)(1)

  • 羽觞(觞音如“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

  • 流觞曲水含义(流觞曲水的觞到底是什么玩意儿)(2)

  • 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 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

《汉书.孝成班婕姝》:酌羽觞兮消忧。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王羲之《兰亭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辨析

听语音

〔名词〕

(1) (形声。从角,伤(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drinking vessel]

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

请行觞。——《礼记·投壶》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又如:觞勺(指觞与勺。都是盛酒器);觞令(即酒令。今俗谓猜拳、划拳);觞豆(酒器与笾豆。皆为饮食的用具。借喻饮食);觞爵(酒器);觞觥(泛指酒器);觞酌(饮酒器)

〔动词〕

(1) 向人敬酒 [toast]

管仲觞桓公。——《吕氏春秋》

觞酒豆肉。——《礼记·表记》

王觞将军。——《战国策·秦策》

楚王觞之。——《庄子·徐无鬼》

(2) 又如:觞客(宴飨宾客);觞奠(酹酒祭奠);觞祝(敬酒祝愿);觞行(行觞,传杯)

(3) 饮,喝 [drink]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又如:觞歌(饮酒放歌);觞弊(饮酒时以为笑乐);觞燕(酒宴;饮宴);觞饮(执杯而饮);觞次(宴饮之所)

(5) 宴请 [fete;entertain at a banquet]

[楚襄王]谓宋玉曰:“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傅毅《舞赋》

[drink wine and write poems] 饮酒咏诗。

文人墨客常来此地觞咏觞shāng

中文解释-英文翻译

觞的中文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角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五笔86:QETR 五笔98:QETR仓颉:NBONH

笔顺编号:353511231533 四角号码:2822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89DE

基本字义

1. 古代酒器:举~称贺。~酌。

2. 欢饮,进酒:~饮。~咏(饮酒赋诗)。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角,伤( 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drinking vessel]

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

请行觞。——《礼记·投壶》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又如:觞勺(指觞与勺。都是盛酒器);觞令(即酒令。今俗谓猜拳、划拳);觞豆(酒器与笾豆。皆为饮食的用具。借喻饮食);觞爵(酒器);觞觥(泛指酒器);觞酌(饮酒器)。

〈动〉

1. 向人敬酒 [toast]

管仲觞桓公。——《吕氏春秋》

觞酒豆肉。——《礼记·表记》

王觞将军。——《战国策·秦策》

楚王觞之。——《庄子·徐无鬼》

2. 又如:觞客(宴飨宾客);觞奠(酹酒祭奠);觞祝(敬酒祝愿);觞行(行觞,传杯)。

3. 饮,喝 [drink]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又如:觞歌(饮酒放歌);觞弊(饮酒时以为笑乐);觞燕(酒宴;饮宴);觞饮(执杯而饮);觞次(宴饮之所)。

5. 宴请 [fete;entertain at a banquet]

[楚襄王]谓宋玉曰:“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傅毅《舞赋》

常用词组

1. 觞咏 shāngyǒng

[drink wine and write poems] 饮酒咏诗。

文人墨客常来此地觞咏。

隐藏更多释义

觞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 a general name of all sorts of wine vessels

2. to offer drinks to others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角字部】 康熙笔划:18 部外笔划:11

【唐韵】式阳切

【集韵】【韵会】【正韵】尸羊切,发音商。

【说文】觯实曰觞,虚曰觯。

【韵会】酒巵总名。

【三礼图】凡诸觞形皆同,升数则异。

【诗·周南·卷耳疏】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总名曰爵,其实曰觞。觞者,饷也。

【左传·成二年】奉觞加璧以进。

【前汉·外戚传】酌羽觞兮销忧。

【孟康曰】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又饮人以酒亦曰觞。

【左传·襄二十三年】觞曲沃人。

【战国策】张仪曰:愿王赐之觞。王曰:诺。乃觞之。

滥觞

【家语】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王肃注】觞,可以盛酒,言其微也。是滥觞谓始出之微。

【唐明皇·孝经序】滥觞於汉,盖用此义。近世有指为末流之弊者,误。

觞深:渊名。

【庄子·达生篇】吾尝济乎觞深之渊。

外文解释

Translingual

Han character

觞 (radical 148 角 11, 18 strokes, cangjie input 弓月人日竹 (NBOAH), four-corner 28227)

wine vessel

propose toast

feast

References

KangXi: page 1144, character 25

Dai Kanwa Jiten: character 35157

Dae Jaweon: page 1611, character 12

Hanyu Da Zidian: volume 6, page 3932, character 7

Unihan data for U 89F4

Cantonese

Hanzi

觞 (Yale seung1)

Japanese

Kanji

[edit] Readings

On: しょう (shō)

Kun: さかずき (sakazuki)

Korean

Hanja

觞 (hangeul ?, revised sang, McCune-Reischauer sang, Yale sang)

Mandarin

Hanzi

觞 (simplified 觞, pinyin shāng (shang1), zhī (zhi1), Wade-Giles shang1, chih1)

示例

听语音

词组应用

佐觞、走斝飞觞、走斝传觞、竹枝觞、周觞、中觞、重觞、御觞玉觞、侑觞、羽觞随波、羽觞、引觞、瑶觞、野觞、燕觞、宴觞、燕羽觞、一觞一咏、行觞、献觞、衔觞、霞觞、寿觞、黍觞、升觞、觞咏、觞客、觞燕、觞豆、觞祝、觞杓、觞行、觞弊、觞滥、觞传、觞醳、觞歌、觞窦、觞酒豆肉、觞宴、觞宾、觞酌、觞觥、觞弦、觞令、觞政、觞杯。

觞令(酒令)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 :"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击鼓传花: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罚酒。因此花束的传递很快,每个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击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时紧,有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了场上的紧张程度,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时大家一哄而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饮酒。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负者。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楼梦>>中就曾生动描述这一场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