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

周恩来总理和群众在一起交流

前言

1840年,为了给中国输入鸦片赚取暴利,英国用坚船利炮将中国的大门轰开。从此,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转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的头上好像被压上了重重的三座大山,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正像毛主席在1925年12月1日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的那样: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

为了搬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那么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次次抛头颅、洒热血,奋起反击。周恩来便是其中之一。

周贻赓:外国租界上惹出麻烦可没处说理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小名大鸾。有关“”这个字,在《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鸾其状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2)

两位伟人的合影

就如周恩来的小名一样,他虽然出生在动乱不安的旧社会,却是为了天下安宁而来的。这也正是父母为他取名为“大鸾”的用意,希望他能够给天下带来安宁。 当然,家里人根本不会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将来真就长成了一个安定天下的伟人!那时候,只是对孩子的一个美好期许,也是表达了对未来天下安宁的愿望!

1910年,在伯父周贻赓的关怀下,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焦点的地方东北。

在沈阳,来接他的伯父用手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年幼的周恩来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对于伯父的话,周恩来感到十分疑惑: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为什么不可以去那里玩呢?想到这里,周恩来问伯父:“为什么呀?”

面对周恩来疑惑的表情,伯父摇了摇头,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周恩来又问:“那又是为什么呢?”

见周恩来不问到底不算完架势,伯父叹了一口气,说:“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3)

周恩来旧照

从此,伯父口中的“中华不振”四个字,深深地刻到了周恩来年幼的心灵里。不久后,在伯父的安排下,周恩来先后进入银岗书院(初级小学)、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对于伯父说过的话,周恩来带着疑惑,不断地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一连串的问题,终于促使周恩来要找到答案。他决定到那片繁华之地去,亲眼看一看,到底有没有伯父说的那样可怕!一个星期天,在没有告知大伯的情况下,周恩来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前往租界查看。

在租界里,周恩来看到了和外面不一样的场面,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就在周恩来和那个同学感到好奇之时,看到人群向着警察局门前围拢过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周恩来和那位同学也随着人流走向那里。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4)

周恩来(前排中间)和东关模范学校同学的合影

在警察局门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在另一边,一个大个子的洋人正得意洋洋地站着,一副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表情!

在知情群众的口中,周恩来听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一个公道,惩处那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那个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

面对巡警的不公行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议论纷纷,但却没有人敢在巡警面前,当众为妇女说话。

后来,在中国好心人的劝说下,那位妇女哭着离开了警察局,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想了很多,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意思。从那时候起,周恩来经常一个人深思,并为此用心读书,从中寻找振兴中华之道。

期间,周恩来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如章太炎的书和中国同盟会的杂志,以及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文章,拓宽了他的眼界,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5)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发誓与旧中国决裂。

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对在座的孩子们说:“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呀?”魏校长说完后,环视着台下的学生们。

对于魏校长的问话,同学们开始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有的说:“为吃饭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对于同学们的回答,魏校长不断地点着头。当看到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时,魏校长点了周恩来的名字。周恩来站起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了周恩来的回答,魏校长心里一惊,又问了他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对于周恩来坚定的回答,魏校长怎么也不会想到这话是出自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之口,立即为他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6)

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912年10月,周恩来写了《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提出教与学的目的都是为国家造就人才,使国家富强起来。文中说:

“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

在看到这篇文章时,周恩来的国文教师感到十分高兴,评价说:“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

对于这次东北之行,周恩来感到十分难忘。后来,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周恩来说:

“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7)

周恩来(后排左一)在南开学校与剧团成员的合影

1913年,周恩来第一次来到天津,进入南开中学学习。

在学习方面,周恩来逐渐显露出为民族前途振臂高呼的高度责任感。为了心中的理想,周恩来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广结朋友。期间,周恩来入选了南开中学话剧团。在《玩偶世家》《一元钱》《一念之差》《新村正》等剧中,担任了主角,成为了学校的名人。

1917年6月26日,周恩来以文科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结束了在南开中学的学习生活。在赴日留学前,周恩来给同学留下临别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1919年1月,日本经济学家、哲学家河上肇创办了月刊《社会问题研究》,并在月刊上连载了他撰写的《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正是在河上肇创办的月刊《社会问题研究》上,周恩来接触的了马克思主义,并迅速成为该刊的热心读者。在河上肇的影响下,周恩来由一个单纯的、处于彷徨之中的爱国热血青年,迈出了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的关键一步。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8)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一起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回国,并和邓颖超等人发起创立了觉悟社,其成员大都是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中的骨干分子。对于这件事情,邓颖超在后来回忆说:

“五四运动后,五六月间恩来回国。当时女同学中间都说有一位青年叫周恩来,大家都很喜欢他。有一天召开群众大会,抗议山东军阀杀害一名爱国志士。大会主席台上坐着一位戴鸭舌帽的青年,穿一身绿不绿黄不黄的衣服和一双白色皮鞋。有人告诉我,这个人就是周恩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我心想周恩来原来就是这样,觉得这个人不错。恩来同志也知道我,但彼此都没有进一步接触。后来天津成立了觉悟社,恩来和我都是这个组织里的成员。恩来是学生会机关的负责人,我搞学生运动,彼此开始有接触。”

1920年11月,周恩来从天津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从此,大鸾开始振翅高飞,为党的事业奉献己身。

1924年,周恩来结束了欧洲之旅,回到祖国,担任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历任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担任了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

毛主席:争取到周恩来的支持很重要

1925年,周恩来认识了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担任代理部长的毛主席。那时候,毛主席请周恩来到农讲所讲过军事问题;周恩来请毛主席到黄埔军校讲过农民问题。有时间的时候,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中国革命的前途。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9)

毛主席青年时期的留影

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周恩来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

7月12日,周恩来担任了改组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周恩来奉命前往江西,与朱德、叶挺、刘伯承和贺龙等人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并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后来,周恩来又担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任职期间,周恩来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中共中央实际上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11月27日,毛主席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离开了军事指挥的位置。12月,周恩来离开上海,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0)

周恩来旧照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期间,周恩来对毛主席表现了非常信任和倚重的态度,他说:

“泽东积年的经验多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主持战争……毛泽东的经验与长处,还须尽量使他发展……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贡献不少意见,对战争有帮助……有泽东负责,可能指挥适宜!”

12月,在黎平会议上,作为主持着的周恩来支持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在党中央领导地位被确立下来。对于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的作用,毛主席后来对贺子珍说:

“争取到周恩来的支持很重要,如果周恩来不同意,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

11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同时,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的工作。此后,周恩来长期作为毛主席的亲密助手,协助毛主席开展各项工作。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1)

毛主席和周恩来在交流

1946年后,周恩来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主席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西柏坡举行。期间,在谈到新中国政府的未来组成时,毛主席没有说其他人的安排问题,唯独提到了周恩来的工作。他说:“周恩来一定会参加政府工作,其性质,相当于内阁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周恩来担任了政务院总理,继续以事无巨细的行事作风,和毛主席密切配合,为建设祖国而忘我奋斗!

12月2日,在给柳亚子的一封信中,毛主席写道:“周公确有吐握之劳。”由此可见,周恩来在毛主席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后来的工作中,周恩来担负起了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重任。任职期间,周恩来深深地感觉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全国人民的重要作用。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2)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

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年,想到人民的生活可以迈上一个新台阶,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都非常高兴。

1953年,面对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好成绩,周恩来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组织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项目,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周恩来对毛主席越来越了解,并长期坚定支持毛主席的决策。对于周恩来,毛主席也表现出了他人无法相比的信任和依赖。

1974年2月,得知周恩来由于过度劳累,病情仍然继续恶化,每天便血不止时,躺在病床上忍受着近乎失明痛苦的毛主席,费力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去,打个电话,问问总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3)

周恩来总理旧照

后来,在中央筹备四届人大的时候,毛主席仍然认为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坚定地说:“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

1976年元旦,在病床上听到毛主席发表的《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两首词时,周恩来总理眼角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甚至可以听到隐隐的笑声。

在弥留之际醒过来时,周恩来总理看着旁边的医生声音讷讷地问:“主席,主席身体怎么样?”在听到医生说没有大的变化时,周恩来总理说:“只要主席健在,我就放心了。”

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毛主席非常痛苦。

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974年得知周恩来病重时)(14)

毛主席和周恩来在握手

期间,在听到身边的工作人员问要不要去参加追悼会时,毛主席拍了拍略微翘起的腿,带着悲伤的心情说:“我走不动了。”

1月14日,在工作人员将周恩来总理的悼词读完后,毛主席再也抑制不住悲痛的情绪,失声痛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