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素材(残缺的美也是美)

  • 历史不是一张纸,它不能反反复复地用橡皮擦掉旧印迹,再在上面重新绘画。

北京城原来有多少座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一共有20座。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北京城市的交通改造,决定重新整体规划,方案中包括拆掉除皇城之外的全部城墙和门楼。这么大的事儿,当然要经过专家论证!

据说论证会上争论十分激烈。最后拆旧建新的方案得以通过。于是全民动员,各单位组织义务劳动。先是拆除了内外城的几乎全部城墙,继而逐步拆除了大部分城楼城门。外城的七处城门悉数拆净,内城亦仅余正阳门和德胜门孤零零的两座。

没有了城墙的两座城门楼子象被斩断了翅膀的鹰,虽依旧巍峨,但威仪尽失,不复帝王之气矣。

笠翁素材(残缺的美也是美)(1)

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挖掘北京古城的历史地位与整体结构,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北京有条中轴线,北京的重要建筑全部位于这条中轴线上。这条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专家们鉴定中轴线是世界各主要古城中最长的,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以及古代建筑家以对称为美的审美观。

奇怪的是德胜门不在这条线上。中轴线与内城北墙交汇处没有门,在中轴线东西两侧数百米的内城处建了德胜、安定两门。以我的孤陋寡闻,没听到过任何考据和解释。

但这并不影响这条中轴线得到政府、专家和许多老百姓的认可,北京人也以此为骄傲,于是更多的新建筑也来蹭这条线的热度。奥森就不必说了,最好笑的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宣传广告上写出:“楼盘位于北京中轴延长线上”,其实那楼盘在河北固安呢。这就好比网上有个调侃:“俺也是北京人,家住南十三环”。

笠翁素材(残缺的美也是美)(2)

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得以幸存,但南端的永定门却在六十多年前已经荡然无影。于是永定门城楼的重建提上了日程。

拆除需要专家论证,重建当然也需要专家论证。据说这次论证会的争议也很激烈,最终重建方案得以通过。

正方对必要性的最主要论据是将北京中轴线申遗,缺少南端建筑的中轴线当然是不完美的。

今天我又一次到永定门转了一圈。新建的永定门和老永定门完全无法相提,没有城墙不说,连原有的箭楼和瓮城都没建。看上去光秃秃的,收集来的旧砖和新烧制的仿旧砖太不一样了,斑驳参差,怎么看都不舒服。游人稀稀拉拉,不超过50人,且多是我这样不需购票的老人。

我曾经在罗马工作生活了五年,那也是一座有两千年历史的古城。但我在那里没有看到任何近代修复的迹象,更遑论重建的仿古建筑了。罗马在古城的西南方向建设了新区,摩天大厦鳞次栉比。老城和新区间中间由一条公路连接,使罗马整体上像一只哑铃。互不影响,相得益彰。

我觉得对历史的尊重包括维持已被破坏的遗产原貌。这方面,圆明园的维护经验做法要好得多。

被毁坏的建筑,不管是因为战争、自然灾害,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毁了就是毁了。残缺的美也是美。

保护遗产,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不让它继续被毁坏,比如加固支撑等等手段。

历史是一本纪年录,旧的也好,新的也好,都保留装订起来就成了厚重的书。历史不是一张纸,它不能反反复复地用橡皮擦掉旧印迹,再在上面重新绘画。

有一位德国专家在改革开放初参观了北京故宫后,婉转地、心情复杂地地对陪同人员说:我们今天拥有的,你们很快也会拥有;但你们拥有的,我们永远都不会有!

诚哉斯言!

笠翁素材(残缺的美也是美)(3)

(上图为1946年时的永定门)

点击更多笠翁文章:

川西行系列:

【笠翁专栏】《川西行(6)》速度与激情

【笠翁专栏】 《川西行(5)》雅拉山

【笠翁专栏】 《川西行(4)》二郎山

【笠翁专栏】《川西行(3)》新都桥

【笠翁专栏】《川西行(2)》折多山

【笠翁专栏】《川西行(1)》二郎山

【笠翁专栏】陪陈学庚院士参加第八届“两院院士走进海安”活动

【笠翁专栏】剥去“感恩节”的美丽外衣: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笠翁专栏】农业,已不仅是农业人的事了

【苏笠翁专栏】参加智能农业装备全程机械化演示活动的随想

【笠翁专栏】田盖楼、人进城的纠结与担忧

【笠翁专栏】外来资本进入农机行业,全新变革值期待!

【笠翁专栏】打脸美国政客!国产装备助新疆棉花实现收获机械化

【笠翁专栏】技术引进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笠翁专栏】劳动的进化

【笠翁专栏】重振虎威

【笠翁专栏】阴历和阳历

苏笠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