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鸟sr-71生产(夭折的黑燕项目)

2008年11月13日,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月局(DARPA)宣布,由于2009财年防务预算大幅削减了HTV-3X验证机的经费,迫不得已决定取消“黑燕”项目。“黑燕”项目浮出水面仅仅半年时间,尚未正式启动就胎死腹中,令外界出乎意料,这在DARPA创新历程中十分罕见。究其原因,DARPA在高超音速项目发展上忽视了技术现状和作战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急于求成的做法引发了国会的强烈质疑,最终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黑鸟sr-71生产(夭折的黑燕项目)(1)

并非空穴来风

“黑燕”项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11恐怖袭击后的几个月内。当时,布什政府重新调整了美国的安全战略,决定将各种快速打击手段提升为一项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措施。美国国防部经过评估认为,恐怖分子和其他潜在敌人正在退入山谷或者沙漠中,以躲避美国各种高科技武器。分析结论认为,如果美国的情报系统已经发现了敌人正在将一枚导弹安装到发射架上,或者得知恐怖分子们正在聚集到一个秘密地点开会,现役武器的射程和速度无法完成快速打击目标的任务。

最为关键的是,该公司已经完全掌握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控制技术,可以根据飞行速度逐渐增加所导致的激波强度、位置的变化,有效地控制燃油喷射的位置,从而实现发动机内持续、稳定的燃烧。目前,该公司已经借助于X-51A,通过4台发动机完成了161次试验,模拟速度在M4.5~6.5之间,特别是SJX61-2发动机已经完成了累计超过12分钟的高马赫数试验,实现了非常可靠的点火燃烧。

在“猎鹰“计划中,洛马公司还专门实施了一项“猎鹰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FaCET)子计划,目的是通过地面试验来验证组合循环推进系统之间的匹配工作,主要包括两种发动机工作状态转换、进气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之间的匹配、共用喷管及喷气对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影响等试验。

这项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验证三元进气道的性能。与X-51A采用二元楔形进气道来捕获和压缩进入发动机的气流不同,“黑燕”的三元流线型进气道,将气流转向推进系统的轴线,其优点是具有较低的重量、较小的迎风面积和较高的压力恢复,并能够实现飞行器与发动机的一体化,从而获得更有效的较高升阻比。

解决棘手问题

如果组合循环发动机的设计与试验达到预期目标,“黑燕”展翅升空似乎就指日可待,当初预计在2012年首飞。根据设想,“黑燕”投入作战使用时,将从一个空军基地起飞,朝着一个预定的作战空域或情报、监视和侦察目标的方向飞行,达到最大速度和高度后,通过机动飞行,利用下降轨道实施侦察或者攻击。随后,它将在常规跑道上着陆,为下一次任务做好准备。

然而,“黑燕”在真正实现高超音速飞行之前,还必须解决另一个非常棘手问题——高超音速飞行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因此,对于机体结构中温度最高的地方,必须在金属结构的外面覆盖一层陶瓷复合材料,以提供必要的热防护。

从想像图中还可以看出,“黑燕”通体黑亮,全身上下紧裹了一身“外衣”。这身披挂是由碳基复合材料制成的一种多层绝缘材料,用于防止金属结构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出现变形或烧毁,以便实现长时间续航。然而,臭鼬工厂在研制HTV-1验证机时,遇到了碳基复合材料在曲面壳体的前缘出现剥离的巨大挑战,发现高超音速飞机的外部形状对于热防护材料的使用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当时,负责制造“猎鹰”壳体的碳基航空技术公司曾经在一小块材料上敷设碳基试验材料,为空气动力试验和高温试验提供样品。每块样品都由6~7层复合材料组成。当研制人员对每层材料施加载荷时,发现复合材料会相应地伸展和牵拉相邻的另一层,由此产生出一些空隙和气泡,特别是在曲线部位尤为严重。模拟试验表明,飞机在高超音速飞行时,剧烈的高温有可能引发气泡爆炸,从而破坏机身结构。

在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后,研制队伍不得不做出决定放弃外形过于曲线化的HT'V-1方案,直接研制机身相对扁平、前缘更加尖削、比较容易制造的HTV-2。因此,HTV-1验证机未能在原定的2007年9月投入试飞,而HTV-2验证机能否如期投入试飞,并达到预期目标,对于验证热防护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此外,“黑燕”项目所面临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黑燕”的情报信息作战。与目前的飞机相类似,这些作战行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GPS的卫星数据,以发现目标或者将有关位置报告给美国国防部正在发展的军用情报网络。因此,情报传感器和通信系统是否可以在高超音速飞行所产生的高温条件下正常工作,成为“黑燕”能否投入作战使用的一个关键。

目前,美国空军已经意识到所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当飞机持续穿越太空时,外部产生的等离子层是否会影响到GPS信号的接收?如何发送遥感信息?如果高速飞行,怎样迅速抓拍一幅图像并将数据传回地面?这些问题并不会轻而易举地解决。

面临各方质疑

面对上述诸多棘手问题,就连倡议者们也承认,“黑燕”项目从研制、试飞到制造、维护所需投资极其高昂,这可能会有碍于其在战场上广泛使用。因此,DARPA与美国空军在2007年9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计划在5~6年时间里共同承担大约8亿美元的研制经费。然而,DARPA极力推动高超音速项目发展的;“良苦用心”似乎有些时过境迁,遭到来自各方的强烈质疑,面临着无少果而终的风险。

目前,五角大楼在武器采购预算上已感到捉襟见肘,因此有关方面对于“黑燕”项目的发展应用表示难以理解。美国国防信息中心的分析人员认为,当前对于如何使用“黑燕”、是否可能会有更加有效的替代选择方案等一系列问题仍不清楚,质疑花费上亿美元经费来制造一种高超音速飞机的理由,如果只是打击恐怖分子首领这种特殊目标,未免有些得不偿失,这种意图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从发现可疑目标到完成敏捷打击,短短的一个小时之内,现有的情报系统似乎难以完成潜在目标的评估和决策。

黑鸟sr-71生产(夭折的黑燕项目)(2)

来自美国国会的消息则更加不利。2008年5月,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通过表决投票,就将DARPA提出的7000万美元“黑燕”项目经费削减到3000万美元。议员们质疑防务承包商们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克服“黑燕”项目面临的各种技术障碍,同时认为,与研制高超音速导弹的可行性相比,“黑燕”可能无法提供一种独一无二的性能和作战效能。因此,国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当前美国在高超音速领域的技术研究尚未成熟,DARPA急于在2009年启动“黑燕”项目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

对此,“黑燕”项目的支持者们则表示不解,他们怀疑目前建议的削减和推迟完全出于国防经费的激烈竞争,不只是在战略层面上存在的不同意见。刘易斯希望批评家们认真地考虑一下,并表示,如果只是针对本·拉登,投入巨资发展“黑燕”可能是会浪费有限的国防经费,但这种飞机是专门为打击高价值目标而发展的,而这些目标在战略和战术方面的作用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然而,令刘易斯等人极其失望的是,美国国会将DARPA提出的2009财年预算申请从7000万美元削减到1000万美元,并取消了美国空军申请的5000万美元。结果,“黑燕”项目的预算从原计划的1.2亿美元骤然削减到1000万美元,这对于HTV-3X的发展工作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万般无奈之下,DARPA宣布取消“黑燕”项目。

由此可见,DARPA在高超音速技术的发展道路上,尚未学会走稳就尝试奔向目标,未免操之过急。目前,尽管“黑燕”项目戛然止步,但X-51A验证机私“猎鹰”HTV-2验证机的研制工作仍在稳步推进,近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又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热鹰”计划,继续推动着各种关键技术不断成熟。高超音速技术已经逐渐走出实验室,全新的敏捷打击武器和平台正在呼之欲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