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

最近有点喜欢苏东坡这个家伙,所以看了他写的诗词,他创作的美食,虽知道他在杭州时治理水患,留下了苏堤春晓,却不知苏轼建立“三潭印月”的初衷是为哪般,今日书读到此处,也说与大家听听。

西湖之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湖上泛舟,你会看到长长的苏堤横贯南北,三潭印月的美景呈现在湖中。这长长的苏堤,美丽的三潭印月,已有千年的历史,而他们的建造者,就是北宋的苏轼苏东坡。

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1)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这一年35岁的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做通判时,西湖已被葑草藻荇淤塞了十分之三;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的烟花三月,53岁的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已经堙塞了一半,照这个速度,再过20年,西湖怕是就不存在了。

于是苏东坡决定治理西湖,从这一点来说,苏东坡不止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是个美食创造发明家,更是一个城市规划家和水利工程师,他深知西湖对于杭州的重要性,对于后世的重要性。

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初衷不是为了美化西湖,而是实用性的考虑

苏东坡通过各方渠道筹措钱款一万余贯,以及开工需要的米粮,以此大体可以调动十万余工,空缺的部分则由朝廷予以解决。

他发动居民疏浚西湖,至于这些被挖出来的淤泥该怎么办?苏东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这些淤泥和湖草堆在湖的西侧,筑成一条长八百八十丈、宽五丈,纵贯西湖南北的长堤,将西湖分为里湖外湖。这条堤给人们带来了大大的便捷,因为不用再绕湖三十里才能从西湖南岸到达北岸了。

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2)

苏东坡在长堤上设计了六座桥,分别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还在湖中种植芙蓉,在堤上种植杨柳,又建了九座凉亭,以方便行人休息。从此“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3)

清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卷》,辽宁博物馆藏

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4)

清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卷》,辽宁博物馆藏

为了对西湖的景色进行维护,苏东坡采纳许敦仁的建议,将岸边的湖面租给民户种植菱角。因为每年春天农民在浅水种菱,都需要清楚水中藻荇,做到寸草不留,才可下种,所以凡是种菱的地方,杂草都不易生长。这个办法一则可使沿岸湖面每年得到一次清理;二则可以收取租金和税收,用于西湖的疏浚;三则可以解决一些民户的生计问题。讲真,苏轼的脑子真是灵活,绝不是个只会读死书的木头脑袋,在当时已经掌握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措施。

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5)

清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卷》,辽宁博物馆藏

此外,为了防止年深岁久,“人户日渐侵占旧来水面种植”,而官府不能及时发现,“于今来新开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禁止在石塔以内的水域进行种植,以保持西湖大部分水域的开阔清澈。很多年后,湖面上的小石塔,变成了今天的“三潭印月”。可见苏东坡还是个极有远见的家伙,不但为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也杜绝了公家财产被侵占的苗头出现,绝对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6)

自杭州行宫游西湖道里图说,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如今是西湖十景,但却想不到当初建造它们的时候,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

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7)

三潭印月和苏轼有什么关系(苏东坡在西湖设计三潭印月)(8)

三座石塔的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致优美。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中空,环塔身分布五个小圆孔。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时,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蜡烛,与明月上下争辉。故称“三潭印月”。

苏东坡的那些事

苏东坡:被贬出朝堂,我就进厨房,千古第一吃货舍我其谁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