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夜读苏东坡)

苏东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夜读苏东坡)(1)

书籍推荐

书名:《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著;张振玉 译;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简介:苏东坡本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他以天纵之资纵横于儒、释、道之间,在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另辟新界。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只因襟怀苍生,而使其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虽仕途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代表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1936年,林语堂在美国着手写一部有关苏东坡的传记,后来他用英文完成了《苏东坡传》,英文名字为《The Gay Genius》,意思是“放任的天才”,整本书里充满了对苏东坡的仰望和倾慕。《苏东坡传》原是写给外国人看的英文书,后张振玉又将其译成中文版,随后在中国出版发行。

苏东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夜读苏东坡)(2)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饱满、可亲可敬、跃然纸上,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与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吴晗的《朱元璋传》,及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并称20世纪四大传记。

推荐理由

45岁被贬黄州,他义救弃婴,改变民俗;59岁被贬惠州,他改良农具,造福一方;62岁被贬儋州,他教化乡民,开一方文脉。“宦海沉浮,遗世独立。”苏东坡,一生苦难、一生流离,却一生闪耀。

苏东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夜读苏东坡)(3)

苏东坡一生线路图

苏东坡的诗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东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夜读苏东坡)(4)

在苏轼20多岁时,亲人相继离去,加上仕途不得意,他常年被贬。虽命运多舛,他却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对人生的思考认知让人内心激荡,对苦难的豁达无不令人赞许和向往。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人生要学苏东坡,笑对挫折,笑看人生。”

苏东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夜读苏东坡)(5)

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旷达,苏轼甚至在最失意的时候写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似乎他淡然且强大的内心可以任世事沉浮,让自己精神的小舟航行其中、永远积极且坚定。他,到底经历过什么,才能写出这么多独特力量的诗文,对于现在的我们又该如何获得那样的精神力量,你可以在林语堂这本《苏东坡传》中找到答案。

苏东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夜读苏东坡)(6)

▲《李太白诗仙卷》苏轼撰

诚然,作为一个乐天派,苏东坡其实远比你平时知道的要有趣的多,如果你想了解他,这本书会用好玩的笔法告诉你。因为林语堂不同于其他作家,他不但只是将苏东坡的事迹简单罗列,而是用一种散文的笔法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仿佛你阅读的不是一本传记,而是篇篇散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在文中,你会看到一个能写诗2700多首,有趣,满腹才华却“不合时宜”的赤子跃然纸上。

阅读延伸

苏东坡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夜读苏东坡)(7)

林语堂先生,(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名语堂。在清华、北大等多所国内外大学任过教;在哈佛大学、莱比锡大学留过学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担任过外交部秘书;创办过《人间世》等多个刊物或为刊物的撰稿人;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在美国用英文完成《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的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林语堂生平多在翻译国内作品,并英文创作小说介绍中国文化。


云浮融媒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潘伟

值班主任:陆致彤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