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为何要死在祝福那晚(人口问题莫陷入)

江苏如东,近两年一直陷在一个舆论漩涡中,有些舆论的基本格调是:看看,当初的“计生红旗县”,现在是个怎样的惨样!

这些舆论是猎奇式的、幸灾乐祸式的,笔者认为,这对如东很不公平。

祥林嫂为何要死在祝福那晚(人口问题莫陷入)(1)

一,如东成为焦点的由来

率先发现并展开对如东人口老龄化现象调查的,正是笔者本人。当时(2014年)的背景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还没有出台。将如东作为一个样本来解读,有助于让社会更直观地理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有助于全面二胎政策的尽早出台。

非常感谢当时的如东父母官,他们抱着对历史负责、同样也是对自身负责的态度,直面问题,全力敞开式地配合笔者采访,掏心掏肺地与笔者畅聊。随着一篇又一篇文章在《半月谈》刊登,如东老龄化面临的种种困局以及未来的窘境,对社会产生了阵阵冲击。

笔者在文章中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如果人口政策不调整,如东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先行迈入老龄社会的如东,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系列文章产生的影响,是出乎意料的。半年不到,就有200多批次的新闻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关注采访如东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各种新锐媒体如的《南方周末》《新周刊》《华西都市报》以及当下的《新京报》等,国外的如美国彭博新闻,也在持续跟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据此于2014年12月15日在《中国科学报》上发表《直面“大国空巢”危机》,认为如东的人口转变过程和人口治理机制成了大国人口演化的一个缩影,成为透视中国人口明天的一个时间窗口。

可以说,这些报道都是建设性的。但如此狂轰乱炸,令如东当地措手不及,压力狂大。因为,人口老龄化对如东而言,毕竟不是一朵鲜花,而是一个伤疤。

祥林嫂为何要死在祝福那晚(人口问题莫陷入)(2)

笔者当时决定收手,暂时不再跟进报道,除了不忍心如东承受压力外,也是因为一时找不到化解之道,还是在原来的圈子里打转转,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如果有突破式的报道,笔者依然会跟进。

近几日,又一篇报道掀起轩然大波,网上的题目是《二孩政策下的计生红旗县:要他们生他们都不愿意》,再次聚焦如东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原以为报道会有新内容,会有点惊喜,结果研读后发现还是“猎奇式”的,展示的还是暮气沉沉、惨不忍睹的现状,而表现手法上,又偏低俗了一点,甚至配的照片就是乡镇的“墓碑店和寿衣店”。至于如此吗?

如此解读,似乎要说明如东当初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国策,错了,所以才会有如今的“报应”。笔者则认为,如东没有错。

祥林嫂为何要死在祝福那晚(人口问题莫陷入)(3)

二,如东没有错

如东没有错,甚至,整个中国,都应该感谢如东。当初有如东这样的“计生红旗县”,推动了国策的执行。如今,如东提前暴露问题,又促使国家及时调整政策。这是如东对中国的重大贡献。

制定计划生育国策,是多少专家学者深思熟虑后的建议?那是一个大国鉴于当时的国情社情做出的重大决策!试考虑下,当初的国力、地力,能够养活那么多不受控制而出生的孩子吗?中国人的生活质量能得到提升吗?人口爆炸式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却长期停滞,我们愿意吗?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受到国外的质疑和否定,也是西方国家攻击中国人权的重要把柄。有个“段子”,笔者认为很有道理。某美国元首访问中国,对计划生育政策提出疑义。我们的总设计师笑着说:移民2亿中国人到美国,你看如何?美国元首沉默了。

祥林嫂为何要死在祝福那晚(人口问题莫陷入)(4)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是笔者的直观理解。以现在的人口老龄化危机,来攻击当初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有点数典忘祖了。

当然,所谓时势,时间一变,政策也就要做出调整,但不能说当时的重大决策就错了。时势,总是在变化中,只有不断地适应,不断地调整,才可能一直往前走。

突然又想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阿毛“遭了狼”之后,祥林嫂一直在后悔,反腐唠叨“我真傻,真的”,“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黑体为《祥林嫂》原文摘录)

撇开历史背景不谈,撇开祥林嫂的具体遭遇不谈,她“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而走不出历史的阴影,最终湮没在人群中,祥林嫂就没有责任吗?就如当下反复炒作如东的人口老龄化困局一般,已经毫无开拓意义。你是要让如东的老人们去忏悔吗?或者说,是要让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去忏悔吗?他们应该忏悔吗?

祥林嫂为何要死在祝福那晚(人口问题莫陷入)(5)

笔者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生活总是要向前的,不能用以往的过失来惩罚现在的自己。更何况,中国当初的计划生育政策,用目前的历史眼光来检验,还无法断定其是“决策失误”。如果一直陷在懊恼的圈子里,我们何时才能启程?现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为时不晚,当前应该考虑如何很好地去完善,如何更好地建立社会保障系统,促进国泰、民安,才是正道。

对于如东的老龄化问题,如果有什么建设性的报道,或者积极寻求解决路径和方法,那也是“极好的”。如果只是像祥林嫂般懊恼,或者促使“祥林嫂”更加懊恼,定然是无济于事的。(朱旭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