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

现在的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应该都有过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朗读中学语文课本里的《背影》。

文中写道朱自清的父亲送自己去坐火车,那买橘子带给他并最后消失在作者视野里的描写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1)

文中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是那么高大、那么慈祥、那么令人尊敬又那么和蔼可亲。我想每一个读了《背影》的人都不禁被散文中相敬如宾和谐融洽的父子关系所感动。

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事实真的如书中所讲,他和父亲真的是相处融洽、相濡以沫吗?

无论任何时代,无论你是何种阶级身份,父爱永远是这个世间最深沉最伟大最无私最不可替代的感情。其实朱自清与他父亲的隔阂是很深的,他们之间曾冷战八年,不说一句话。直到病重的父亲在报纸上读到朱自清的这篇《背影》。

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2)

他们之间的关系才得以和解、冰释前嫌。父亲这个世间最动听的字眼任何时候都是那么熠熠生辉,父子之情是任何人都有权利享受的。

父子是身体的分离,血脉的融合

每一个当了爸爸的人都知道,从自己的妻子怀孕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光荣的担任了父亲的角色和使命,从此他的生命中不再有自己,而是开始了一脉相承的传承。

从自己孩子从自己身上的骨肉分离开始,他便是独立的一个人了,有了独立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感情。但他们打断血脉还连着筋,永远割舍不了的是血脉的融合。

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3)

朱自清的父亲名字为朱鸿钧,书香门第出身,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他从小崇敬苏东坡,取字“小坡”,以“朱小坡”自居。

他曾在江南扬州、徐州等多个地方都做官,最后做了一个类似于现在“烟酒专卖局长”的差事,可别小看这个差事,他油水丰厚,于是,他开始不停地娶姨太太,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嫉妒,他的姨太太更是不例外,最后终于因为这些女人丢了官。从此整日消沉、一蹶不振。

他年轻的的时候,为了儿子的将来,给他安排了读书和婚姻。可以说是霸道地安排好了一切。1912年,朱自清14岁时,朱小坡又自作主张地给儿子定了亲,女方是扬州名医的独生女武钟谦。

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4)

虽说这对父子性情差异很大,貌合神离。但他的家父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依然想着儿子今后的出路,即使孩子不愿意,仍然为他安排铺垫今后的生活。正是这种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天性,正是血脉的融合、本性的驱使才让朱自清的父亲这样操心劳神。

父子是行为的背离,行动的统一

读过《背影》的人都知道,朱自清父亲是身材比较臃肿的,也许是因为中年发福,所以在越过火车道为孩子买橘子时,爬上爬下步履蹒跚,行动颇有不便,而朱自清则是年轻气壮、精神抖擞,应该是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了吧。

1916年夏,朱自清在自己的努力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然而紧接着父亲就失业在家了,这么大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他们四处奔走靠借钱维持生活。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朱小坡嘱托家人瞒着儿子,那一年夏天朱自清回家微微有些察觉,问了下人才知道,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提前报考北大,就读哲学系。

1920年,朱自清再一次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从北大提前毕业了,本来可以在浙江第一师范教习,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立马回母校扬州八中任职。

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5)

父亲翻越栏杆买橘子时儿子在车里坐着,父亲迷失在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中的时候,儿子正在求学路上兢兢业业、挑灯夜读。父亲在家赋闲无所事事的时候朱自清则走上了教师岗位,为了哺育下一代走上三尺讲台。

这些无不一一折射出父子行为的背离。但事实上,他们的行动却是高度统一的。父亲翻越栏杆买橘子时朱自清的心思一直挂念着父亲,生怕身材发福、行动不便的他不慎摔个趔趄。

如果不是家道中落,朱自清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更辉煌的未来,可是正是为了给家中减少负担,他既然决然地报考冷门专业并提前毕业回乡教书。

虽说朱自清和武仲谦是包办婚姻,但是因为武仲谦温良恭俭让的习性,所以他们夫妻二人感情着实不错,让原本的包办婚姻也能避免悲剧收场。

原本父亲在榷运局工作油水丰厚,一天悠哉游哉日子着实不错。可朱自清结婚不久,父亲就失业了,父亲受封建思想的迷信,总觉得是这个新进门的儿媳妇身上有一种的霉运。

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6)

可当时朱自清在北京上学顾不得家里,武仲谦在家受了委屈就总喜欢回娘家。朱自清知道了后就写信责备妻子。后来才知道妻子原来是受了很多委屈的,经常是连最简单的笑也很勉强。

很多家庭其实都是这样的,父子之间沉默不语,没什么交流。甚至有的则是父亲进门了儿子就出门,父亲出门了儿子才进门。但是行为的背离正映射着行动的统一。贾雨村为了让贾宝玉顺利考试科举,不惜用板子狠狠地打他的屁股。一个家庭,父亲承担了更多教育的责任和一家人的生计,难免有些威严,有些严苛。

而孩子则多半畏惧这个高大的身影,多少家庭孩子吵吵闹闹,调皮捣蛋,只要父亲一来就立马停止嬉戏,乖乖读书去了。这是行为的背离,但却是行动的统一,他们都是为了这个家庭和睦愉快,为了整个家业蒸蒸日上。这才是高度的统一。

父子是地位的悬殊,理想的契合

其实,朱自清曾几次三番主动缓和与父亲的关系。1922年夏,他带着妻儿回了一趟扬州老家,父亲的气却没消,先是不准朱自清一家进门,后来在家人劝说下让步了,却始终不搭理儿子,朱自清在家自觉没趣,只待了几天就悻悻离去。

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7)

第二年暑假他又硬着头皮回家,但父亲仍然对他爱答不理。随后几年,朱自清就再也不愿意回去了。父子俩相互逞强,一眨眼的功夫,相互不联系就已有几年之余。朱自清后来在文章《毁灭》里称,这是“骨肉间的仇恨”。

一个家庭里,父与子的地位肯定是不平等的,长辈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小辈则是乖乖地逆来顺受,大气也不敢出。这就是一个家庭地位的悬殊,然而,这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一个家庭总得有尊有卑、长幼有序,才能有个主心骨,才能和睦、其乐融融。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系统大家都是平等的地位,那么复杂混乱等都会应运而生,这个系统也就面临崩溃、不复存在了。所以,正因为这地位的悬殊,才能造就理想的契合。朱自清父子长达八年的冷战,正是因为朱自清父亲长期独断专横、霸道奢靡导致的,身为儿子的朱自清并无一句怨言,一直都是默默忍受。

朱自清五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朱自清背影背后的故事)(8)

面对父亲的无理荒唐举动一直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正是朱自清一直以来的忍让才得以使整个家庭得到高度的统一,才使得父子之间相濡以沫、家庭和睦的氛围得以延续,才使得这个家庭每个人的精神、理想达到契合的状态。

都说母爱如春但父爱如山,父亲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来就免费享受的最长久的幸福,他犹如一座大山,在背后一直默默地支持我们。

无论我们人生的什么阶段,与自己的父亲有着怎样的矛盾,抑或是一座冰山,只要有父爱,这些最终都可以尽释前嫌,即使我们身在远方,即便我们已经成年与父母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圈子,只要我们包容、忍耐、爱他们、真诚对待他们。我们仍然能够和乐融洽,同享天伦之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