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界的十大天才(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崔嵬)

崔嵬,原名催景文,1912年10月4日出生于诸城北部王家巴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0岁那年,就跟随父母亲离开家乡,逃荒到了青岛。美丽的海滨同样也不是究人的园。为了糊口,年仅12岁的崔就被父亲运进大英烟草公司当了童工。从巴山到青岛,童年时代的辛酸,一方面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另一方面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为后来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经受更严酷的考验准备了条件。

十分幸运,崔嵬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离开工厂走进学校读了几年书。在贫困的煎熬中读完小学,又奇迹般地考入青岛礼贤中学。文化科学知识一旦将一位农家儿子从悬味中唤醒,就会爆发出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在请岛,他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以“疯子”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鞭挞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反动当局当然不能容忍这位青年学生的斥骂,不久便勾通学校辆导将其除名。

1929年秋,崔嵬被迫离开青岛到青州考入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在校期间,他又发表了《农村生活一瞥》的散文,因文中揭露了地主豪绅勾结土匪鱼肉百姓的罪行,又被校方以“言论荒谬,煽惑同学”的罪名开除学籍。

崔嵬自幼爱好文艺,且有表演天赋,被省立十中除名心后,他就无意涉足学校;打算走向社会,在求得饭碗之余’再设法学习深造。这时,恰逢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编剧组招生,崔嵬一举考中。此举决定了崔嵬一生的道路,使他在文艺舞台上度过了全部的年华。

崔嵬的戏剧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1932年,他在青岛参加了“左联”戏剧活动,组织海鸥剧社在城市、乡村演出宣传抗日和阶级斗争的《工厂夜景》、《机饿线上》等剧目。1953年夏,青岛地下党组织遭到被坏,崔嵬化名崔渡,到北平考入私立民国大学体育专修科,一面读书,一画从事戏剧活动。1935年,他到上海先后参加了“在联”领导的东方剧社、戏剧生活社和上海业余瞬人游会,从事革命文吃活动。这时,他组织工人业余演断活动,以工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编写剧本,再由工人自己演出。《工天之家》、《流产》、《这是厂里的规矩》等剧本大致就是这样间世的。

“九一八”事变之后,崔嵬写了宜传反对投降的话剧《家家之夜以儿童剧《墙》。1937年1月,他和陈波儿一起参加上海数国会组织的想问团赴缓东抗日前线慰问演出。在这里的耳角月睹,分他政编著名的街头膊《旗下你的襄子》(原名《帆旗续上》),并在剧中成功地扮演卖艺老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应该说,崔嵬在戏剧界的初露锋芒,不是因为他的出色而走由于他在《放下你的鞭子》中的出色表演。有资料记载,仑放》剧每一次演出都得到观众的强烈同情,“打倒日本帝目主义”、“打回老家去”、“反对不抵抗主义”的风号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1938年1月,上海救亡庸尉一队冲破国民党重重关卡,到达山西临汾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演出时,有人说“这出戏在别的省份容易使人感动,可想感动山西老乡却不那么容易”,不料演出的效果出人意外,当饰演卖艺老汉的崔嵬用鞭子抽打香姐时,一个满面泪迹的老乡突然跳入场内,手举铁锨向崔嵬的背部砍去。人们急忙拉住他,夺过铁锨,告诉他这是演戏,可他怎么也不相信,情感上的过份激动使他晕倒在地。原来这位老乡也是东北人,“九一八”事变后,流落到了山西,看着剧中的表演,想到自己的苦难,情不自禁地进入了剧情。《放》剧在广州街头演出时,许多观众当成真人真事,对卖艺老汉和香姐纷纷抛送钱币,情景十分动人。这出街头剧同抗日烽火一起燃烧了8年,同抗日将士、中国人民以及跋山涉水的崔嵬一起,度过了漫漫长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谱写下光辉的一页。

崔嵬是为抗日而呼喊的革命文艺战土,他的艺术才华和文学天赋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三四十年代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那场悲壮的斗争。在《放》剧演出的同时,“崔嵬还参加了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型话剧,旨在揭露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保卫芦沟桥》的编导和演出工作。全剧取材于保卫芦沟桥的战斗,以宏伟的气势烘托出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同敌人相搏斗的动人情景,向广大民众发出“保卫芦沟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呼声。

电影界的十大天才(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崔嵬)(1)

“八一三”上海抗战后,崔嵬积极参加了上海戏剧界救亡演出队的筹建工作,并率先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出一队,奔赴前线演出。这期间,为了演出需要,他创作了反映抗日斗争的独幕剧《张家店》、《顺民》、与王震之一起执笔写了三幕话剧《八百壮士》。

1938年2月,崔嵬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之邀奔赴延安,参加鲁迅艺术学院的筹建工作,并在戏剧系任教。就在这一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参加演出了《人民贩子》、《流寇队长》、《蓝包袱》等戏剧。1939年,他响应党中央“到敌后去”的号召,参加由成仿吾领导的第三梯队,离开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在新组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任戏剧系主任,在艰苦的环境中,他除了教学以外,还先后创作了《参加八路军》、《三个游击队的故事》、《矿工队》、《黄鼠狼给鸡拜年》、《灯蛾记》等反映抗日的剧本。在日寇的残酷扫荡中,文艺学院被迫解散。

1942年冬,崔嵬被调到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任社长,参加了冀中反扫荡斗争。在纷飞的战火中他的创作热情益形高涨,经他改编的旧京剧《哭祖庙》、《苏州城》和新编京剧《老英雄》一经搬上舞台,使观众耳目一新,开创了用旧的艺术形式表现现实生活的道路。此外,他还创作了《战斗生产》、《英雄立功记》、《反敌伪顽合流》、《自找麻烦》《军民合作打老蒋》和《十六条枪》等若干新剧目。由于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后期,解放战争已拉开序幕,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除了继续宣传鼓动人民抗日反蒋之外,大部分是讴歌解放区人民生产支前、反奸反特的。

电影界的十大天才(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崔嵬)(2)

1948年,崔嵬随军南下,先后担任中南艺术学院院长,中南文联副主席、中南文化局局长、中南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工作之余,他又编写了《是假见不得真》、《对症下药》和京剧《东平府》等几个剧本,其主题大都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向获得解放的人民群众宜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翻身农民努力生产,重建家园。

1954年,崔嵬应邀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参加电影《宋景诗》的拍摄。由于近20年集编、导、演三位一体的艺术生涯的丰富经验,也由于他相当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对剧中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使他成功地塑造了宋景诗这一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形象,一举成为电影界的一颗灿烂的明星,从此便与电影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他终生为之献身的事业。

1956年,他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兼导演,先后主演了《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影片,导演了《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北大荒人》、《天山的红花》、《红雨》、《山花》等故事片。他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深为观众所喜爱的艺术形象。他执导、主演的影片,大都充满激情,生活气息浓厚,线条粗犷,感情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懈地追求,不懈地创新,不懈地为人民大众输送健康的精神食粮,一直是崔嵬努力的方向。他导演的《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平原作战》等优秀戏曲影片,吸收了虚实并举、丰富和谐等传统艺术手法,对戏曲艺术片的拍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电影界的十大天才(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崔嵬)(3)

党和人民给予这位在戏剧创作和电影演导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以崇高的荣誉,1959年,他随夏衍率领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他主演的《老兵新传》在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提高奖。1962年,他因在《红旗谱》中成功地塑造了朱老忠的形象,在《大众电影》主办的“百花奖”评选中获最佳男演员奖,《杨门女将》获最佳戏曲片奖。由于他在电影事业上的卓越成就,曾被选为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北京电影制片厂领导成员、中国文联成员,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电影界的十大天才(卓越的电影艺术家崔嵬)(4)

十年浩劫期间,崔嵬蒙受不白之冤,他被关进监狱,经周总理过问才得以释放。过度的劳累和无端的摧残严重损害了崔嵬的健康,但他仍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四人帮”倒台后的第一个春天,他以病弱之躯,完成了电影剧本《风雨里程》的创作和拍摄,还坚持拍完了《平原作战》的外景。正当他大展宏图、计划完成《西安事变》、《李自成》等大型故事片的拍摄任务时,肝癌迫使他卧倒在床。1979年2月7日,这位周身混和着硝烟尘土气味的杰出艺术家,带着事业未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在崔嵬逝世后的十年,《中国电影周报》评出的建国40周年十大影星中,将他的名字列在仅次于位居榜首的赵丹之后。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活动中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崔嵬的不朽业绩、艺术形象和他对事业执著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