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迷茫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我心痛在其生前未读懂)

来源:迷彩TATA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贵阳

母爱是迷茫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我心痛在其生前未读懂)(1)

母亲沧桑的脸上布满沟壑,头上长满银发。

我知道,那是因为她为我们操劳了一生。

我到北京工作后,母亲一共来京3次。

1

第一次是父亲走后不久。

父亲在世时,得知我调到北京工作,特别想来看看。我知道,父亲是想看毛主席,那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是浸入骨髓的。当时住房紧张,我只分到筒子楼里的一间。对于父亲这个愿望,我想等以后条件好些再说。没想到,我来北京第二年,父亲就患病不起,一年后就走了。父亲这么快离世,对我的打击很大。送走父亲那天,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让母亲尽快来北京看看,害怕再留下遗憾。商量之后,安排三哥和大姐一起送母亲来京。

这是她第一次进城。那天,我去北京西站接母亲。在出站口,我远远看见他们拎着几个蛇皮袋。母亲见我,赶紧把蛇皮袋交给我,不时地张望四周,生怕别人看见。我接过一看,原来装着几只家乡的柴鸡。母亲怕列车员发现,把柴鸡装进蛇皮袋里,并在袋子上戳了几个小洞。出了站,她赶紧把鸡头从小洞拉出来透气,得意地说:“现在安全了!”脸上写满躲过层层检查的胜利感。我跟母亲说,北京也有柴鸡卖,没必要大老远从老家带。母亲说,这是散养鸡,吃的是五谷杂粮和虫子,喝的是家乡的山泉水,你们城里卖的柴鸡都是吃饲料的。母亲指着我哥扛着的袋子说:“城里吃不上新鲜大米,我让你哥带了一袋今年刚收的新米。”

母亲在鸟巢前留影

大都市的繁华并没给母亲带来多少兴奋,更多的是不适应。来到我住的筒子楼,看到我们一家三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母亲感叹:“总认为你们在北京过上多好的生活,原来住这地方?以后你少往家里寄钱。”

第一次带母亲外出游玩,她上厕所回来,大发感慨:“上个厕所还要买票排队,要是拉肚子不得把人急死?”逗得一家人笑了。

在母亲眼里,大城市并不比她居住的小乡村好。过条马路还要上桥下桥,要不就得绕很远的路。那次,母亲来京住了一星期就回老家去了。

2

两年后的冬天,我在外面租了套房子,冬天屋里有暖气,决定接母亲过来住段时间。

接母亲路上,我给她定下规矩:这次来京,什么事都不准做,就是安下心休息。母亲是个勤快人,一年四季不到天亮就起床干活,一直劳作到晚上大家睡了她才歇。我定下这个规矩,就是想让她到北京好好歇歇。

前两天,母亲很守规矩,坐在家里看看电视,下楼转转。到了第三天,母亲就“越规”了。我下班回家,发现楼道有变化,干干净净,连护栏也一尘不染。我推开家门,发现母亲正蹲着拿抹布擦地呢。我急了:“不是不让你干活,怎么又干开了?”母亲嘿嘿笑了:“闲着也闲着,干点活我还舒服些。你们城里人还说比我们乡下人讲卫生,楼道那么脏也没人扫,上午我把楼道打扫了一遍。”话语间充满了成就感,我只好不再劝。

母爱是迷茫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我心痛在其生前未读懂)(2)

母亲在天安门广场

的确,母亲在家哪能闲得住,70多岁了,家里的菜地按季种上菜,就连哥哥家的荒地也被开垦出来。每年到了产菜旺季,一大家人吃的都是她种的菜,有时还送给邻居。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生得亲不如住得近。”邻居见我就夸:“你家老太太真勤快,自从她来了,楼道里天天干干净净的!”

母亲不识字,为防止她迷路,我做了一个电话牌,拴在她钥匙链上。

一天,我突然接到陌生电话,说老太太进不了家。我急忙赶回家。原来,她看到楼下别人丢弃的一个装水果的竹筐子,就拿回家用塑料袋把四周围起来再装满土,想在里面种上葱和蒜。她把钥匙拿在手上干活,一不小心钥匙从4楼窗台掉了下去。下楼找钥匙时,又把门锁上了。

她面带愧色地看着我:“我刚才把钥匙丢了,门怎么也打不开。”那表情,就像一个犯错误的孩子。

邻居的帮助让我很感动。母亲没来京之前,隔壁邻居姓啥名谁、在哪工作真的不知道,见面也很少主动打招呼。而农村却不一样,乡里乡亲有事没事就串串门、聊聊天、打打牌、吃吃饭。母亲来了后,把农村淳朴的乡情民风带到城里,影响着周围人。以前从不交流的邻居,见面也开始相互问候。到了双休日,想玩牌的,楼上楼下吆喝一句:“过来过来,三缺一哩!”那感觉又像是回到农村。

说是不让母亲干活,可她就是停不下来,扫地、擦桌子、收拾书柜……那天,我发现桌子留下一道道油迹,正纳闷呢,只见母亲拿着抹布干活呢。我赶忙拦住她,原来她拿厨房擦灶台的抹布擦茶几。我告诉她,两块抹布是分开用的,她看了看,心疼地说:“这么好的毛巾拿来当抹布多可惜,比我的洗脸毛巾还新呢。”母亲的一句话,说得我心里直发酸。她从小当童养媳,那缺衣少食的岁月让她养成节俭的习惯。别说是拿块好毛巾当抹布,有时吃饭一块肉不小心掉到地上,她都要捡起来冲干净再吃,剩饭剩菜从来舍不得扔,连包装盒也要攒起来卖废品。她反对城里人的养生术、育儿经。见我们吃得太少,就唠叨起来,某某以前很瘦,现在也有了“将军肚”。在母亲眼里,儿子胖点就是健康,总叮嘱我多吃几碗。

她有自己的一套育儿经:“小孩子要吃好3顿饭,五谷杂粮最养人,零食少买。你们兄弟几个,小时候没牛奶喝、没水果吃,吃肉也要逢年过节,不照样把你们养得高高大大的。”

半个月后,母亲开始天天念叨:家里哪块菜地该拔草了,养的鸡有没有忘记喂,梦见她的姐姐生病了……总之,目的就一个:赶紧买票送她回家。这次母亲来京只住了17天。

3

母亲第三次来京,是我分到房子。拿到钥匙第一天,我就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有房子了,部队大院很安全,有伴和她玩。母亲一听,欣然答应来京。

回家接母亲时,她把一年四季的衣服都装进了行李箱,看样子是准备在北京住上半年。哥哥姐姐们送行时也说:“这次一定要多住段时间,你们两个人来回路费不少呢!”母亲一个劲点头:“我住到过完年再回来!”

我对母亲来京住上半年还是有信心的。上次来,我带她去附近景点玩,走很多路,她从不叫累,特别开心。那年我又买了车,出门更方便了。

母爱是迷茫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我心痛在其生前未读懂)(3)

母亲参观国家大剧院

这次,她确实有长期住下的打算,和大院里的人也渐渐熟络了。有一天,母亲高兴地说,她认识了一位会说家乡话的老太太,一起聊了很多呢。我对母亲说,那太好了,以后多和老乡聊聊天。又一天,母亲略带神秘地告诉我,她在部队大院里发现了“宝贝”。我问啥“宝贝”?她说,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些中药材,感冒了可以煮水喝,身上长疮可以捣烂敷。她懂得很多土方子,村里谁家娃长了疮、扁桃体发炎,找母亲讨方子,她总是有求必应。在我印象里,小时候经常有人深更半夜敲门找母亲瞧病,只要有人找,无论多晚,她都会披衣起床,提着马灯去找药。

就在母亲来京近一个月时,我接到外地采访任务,照顾母亲的任务落到妻子身上。母亲有些耳聋,又没使用过电器和煤气灶,我嘱咐妻子每天中午赶回来给她做饭。我出差回来,母亲像个离开大人很久的孩子,高兴地跟我聊个没完,说文秀(妻子)多么辛苦,每天下班还要给她做饭吃;说孙女怎么懂事,给她削水果吃,还给她打洗脚水。我正听得高兴,她突然冒出一句:“你给我买票,我还是要回家!”

不是说好待一年嘛,怎么又变卦了?我追问原因。母亲说:“就是不习惯,每天像关笼鸡一样,没有人说话,没有事情可做。”母亲既不认字,也不会讲普通话,和妻子女儿聊天很困难,连她上次遇到的那个老乡也回老家去了。我理解母亲,认为孝顺就得顺从,她在北京过得不愉快,非要留住她,那就是不顺从。刚一个月,我又把母亲送回老家。

母爱是迷茫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我心痛在其生前未读懂)(4)

母亲和我在飞机上

自从回老家后,母亲再也不愿意来北京了。她的理由就是不习惯,更喜欢农村生活。

去年7月,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枕边的小盒子里整齐地放着3次到北京玩的照片。嫂子说,母亲有事没事就把这些照片拿出来看,亲戚朋友来了,给他们看北京照片也是重头戏。她能给亲朋好友说上半天,有的都听她讲过多次了,可她还是要重复讲。嫂子告诉我,母亲其实特别喜欢北京,和谁都说北京好。当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待在北京时,母亲说了真话:“儿子、儿媳妇太忙了,我一个老太太待在那影响他们工作,我回老家他们就少操心了。”

听嫂子说出真实原因后,我的心像针扎般疼痛,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如今母亲走了,她永远不会来北京了。

自从母亲走了,我养成用手机记录北京变化的习惯。我要把北京每年的变化,在清明回老家时说给母亲听,让她在天堂里继续说给她的朋友听。

母爱是迷茫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我心痛在其生前未读懂)(5)

编审:丁增义 刘璇

原题:母亲来京

作者:刘贵阳

小编:陈洪佳

jfjbshzk

投稿:jbjrjt@163.com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