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王冕给我们的启示(小天带你读经典)

【说在前面的话】

说到王冕,学生以及考小学语文编制的各位一定背了他的《墨梅》。而今天呢我也将从“墨梅”说起。

至于《儒林外史》这本书作者吴敬梓的介绍和其他,我想等到我看完整本书以及写完整本书的读书笔记后再写,因为那时候我对他的感受以及认识一定是最客观、最深刻的,也能真的懂他。而不是我现在在开篇简介中看到的那样直白和浮于表面的认识。

一、关于《墨梅》

儒林外史王冕给我们的启示(小天带你读经典)(1)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书,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今天推送的小学必背古诗词正好有这一首诗,所以就先来说说《墨梅》这首诗。其实关于《墨梅》第一句还有另一个版本:吾家洗砚池边树。

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书法很有名,他的《兰亭集序》更是天下第一行书。而他家门前有一个洗砚池,常年练习书法用来洗笔墨的。

而生于元朝的王冕就认为:天下姓王的都是一家。因此他就作诗:吾家洗砚池边树。王羲之家的洗砚池就是我家的,因此有了“吾家”这一版本了。

当然了,这是一个传说。因为年代久远,更因为古代的文字保存很落后,很多古诗也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抄很多字都会有所改动。每一个版本流传下来的字更是千奇百怪,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我个人对王冕了解不多,没有深刻去研究王冕其人,但是关于他的事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明史》,有他专门的记录,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主要是说说《墨梅》这首诗。

小时候读诗除了觉得朗朗上口,并没有其他的一些想法。但是等慢慢长大、有了一定阅历、一定的年纪,才明白了很多诗词里面的所谓的“情感”。

就拿说这首《墨梅》里的那颗染了墨色的梅花来说,生长在洗砚池边,常年受到墨汁的侵染,所开的花朵都已经有了墨的颜色。

可是那又怎样呢?这并不妨碍“她”继续清香啊。因此作者在诗的后两句写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不仅仅是在自喻,更是在表达一种观点,纵使这世道浑浊不堪,我自向天看,遗世独立,不被所污,只留下这一点点的清香充盈在这天地间。

当然,关于元朝,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我们后世的人就算再如何去评价,也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客观。

可是关于现在我们能真正的遗世独立,真正的慎独,真正留下一点点“清香”的人很少呀。所以诗人的情感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相隔了千年的现在都依然值得我们效仿、尊重并且坚持的。

二、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风流误

《儒林外史》第一回便是<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这是我读起来最不费脑力的开头,因为第一回就是借助王冕的事迹直接表达了整本书的大意。简而言之就是不用在文章里面去猜:作者这么写的主旨是什么?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用意?

第一回的梗概是:王冕从小家境贫寒,读不起书,给人家放牛,自学成才。后来元朝皇帝请他做官,他没去,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什么功名利禄于他如浮云,做官就是想不开,隐居深山老林,过自己的生活不好吗?安度晚年不好么?

而作者借着世人叫他一句“王参军”而讽刺当时的社会,什么蝇营狗苟都是当官的,为官不为人民,想为人民办事的做不了官。

不得不说吴敬梓终其一生只写了这一本书,确实有点憋屈了。我想如果吴敬梓是那种类似李白的那种性子,这个书一定会被当时的执政者当做禁书给毁了,索性现在还能看到他,真是莫大的荣幸。

古人以做官为自己毕生的理想。

隋唐科举开始,寒门可以出贵子应该是那时候所有人的梦想。但只要有阶级梦想就永远不会那么容易实现。

所以那时候的人们为了出人头地,也不得不面对官阀们的歧视,他们被功名利禄所“蒙蔽”,费尽了心力,可能到头来,连一个秀才都不一定考的上。

这么一比较,现在的我们真的幸运得太多了,高校各种扩招,中职兴起,高职提供各种专业,我们真的是太幸福了。

可是,古人的惨,可不是我们一两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

其实可以设想一下,就是自己努力了很久,都没有获得那个想要的东西,你会不会很沮丧?努力了那么久,把很多东西都放弃了,很多美好的东西都视而不见,本以为自己会成功,结果却被现实无情的打脸时,才会清晰的察觉: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当然了,这只是我搞笑的一种理解,但是古人的那种仕途不顺,真的不是我等凡人能体会的。子曰: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老师都这样说了,那些学子难道不懂吗?

我想并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他们太想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把眼前的东西通通抛下。所以他们才不幸福,他们的那个世道才会乱呀。

如果世道能清正廉洁、能让有识之士为国尽忠,那么那个世道就不会有那么仕途不顺的诗人、词人,以及那样的乱世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