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孝感动天虞舜的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从齐家到治国)

简述孝感动天虞舜的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从齐家到治国)(1)

1.虞舜孝感动天

虞舜,本名为重华。他虽是颛顼帝的后裔,但其祖父和父亲地位都比较低微,跟普通平民百姓无异。

据《史记》记载,舜的父亲叫瞽叟,是个盲人。瞽叟不止眼盲,连心也是盲的,他丝毫不顾父子之情,亡舜之心不死。

瞽叟的先妻,也就是舜的母亲,去世较早。于是瞽叟又再娶妻生子。瞽叟非常宠溺后妻及其儿子,真可谓“不爱新人爱旧人,有了新人忘旧人”。

这还不止,也不知道为什么,瞽叟常常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舜杀死。

瞽叟心情稍微好点的时候,倒不会想置舜于死地。但即便是这样,舜也一刻都不能放松,他时刻准备着,应付父亲的各种刁难。一有出错,他就会遭重罚。

瞽叟作为一家之主及其亲生父亲,尚且如此苦待舜,其他家庭成员肯定就更不把舜当作一回事了。按常理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心理时刻紧绷着,舜即使不心理变态,也会变得自卑怯懦吧。

简述孝感动天虞舜的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从齐家到治国)(2)

然而舜可不愿意就此向命运屈服,他接受现实,不自怨自艾。不管家人如何苦待他,他都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同时,他不仅没有对父母家人心生怨恨,还愈加地孝顺、忠诚与恭敬。

尽管虞舜坚持以德报怨,以理服人,但家人还是对他恨之入骨,屡屡密谋要将其杀害。而每次家人想杀他的时候,他就消失躲避;每当家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他又无私奉献。

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竟然有这么厚颜无耻的家人,这很难不让人心生怀疑。舜是不是干过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呢?还是说,司马迁故意丑化其家人形象,以衬托舜道德品行之高尚?

简述孝感动天虞舜的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从齐家到治国)(3)

一天瞽叟下定决心:“我今天就要把这小子弄死。”于是他让舜爬到屋顶,帮忙把漏水的地方修葺一番。没想到舜刚爬上屋顶,瞽叟就撤掉梯子。为了杀舜,瞽叟甚至连放火烧毁自己的谷仓都在所不惜。

可是瞽叟的奸计并未得逞,舜拿着两个斗笠,当作降落伞一样使用,最终助其安全落地。

事情还没完,瞽叟不杀虞舜心不死,此计不成,又施一计。他让舜去挖井,等舜挖得差不多的时候,竟然往下填土,要把舜活埋。幸好舜提前就往旁边挖了一条逃生通道,以防不测,结果派上用场了。

古时候,为达官贵人设计和建造陵墓的人,通常会偷偷挖一条暗道,以备后用。因为雇主为防止他们回来盗墓或者泄露秘密,往往会在陵墓建造完成后,杀人灭口。舜为免遭父亲毒手而挖密道,而造墓者为免遭雇主毒手而挖密道,二者可谓不谋而合。

话说瞽叟一家人都以为舜已经死亡,开始分他的家产。一般来说,分家产都要闹很久的,没想到这家人反而非常顺利,一下子就把舜的财产瓜分干净了。

舜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名字叫象。

象霸占了舜的房间,同时正弹着舜的琴,抱着舜的女人。

舜脱险之后,回到家里。象先是惊慌失措,继而又佯装欢喜,说道:“哎呀我的哥啊,你总算回来了,担心死兄弟我了。”舜若无其事地回答道:“你可真是我的好兄弟啊!”

简述孝感动天虞舜的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从齐家到治国)(4)

回到家之后,舜既往不咎,该吃吃该喝喝,该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这简直就是以德报怨最为典型的例子啊,以后中学生写作文,别再写司马迁遭受宫刑还不屈不挠的事例了,写写舜吧,从什么角度入手都行,而且都相当有看头。

2.从齐家到治国

简述孝感动天虞舜的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从齐家到治国)(5)

舜的家人非常难搞,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他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又怎么能让人信服其能把天下治理好呢?帝舜最终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自己既能齐家,亦可治国。

舜二十岁的时候就因为孝行而闻名天下;到了三十岁,他被举荐做帝尧的接班人;五十岁,舜代理天子政务。到尧逝世后三年,舜正式上位,是为帝舜,此时他已经六十一岁。

舜登上天子之位后,依然对父亲恭敬如初,又把弟弟封为地方行政长官。其德行由一而终,表里如一,实属难能可贵。

3.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夺权?

简述孝感动天虞舜的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从齐家到治国)(6)

当初,尧的儿子天资平庸,不堪大用,于是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舜不接受,等到三年服丧期满,舜欲将帝位让回给尧的儿子丹硃。结果诸侯并不认可丹硃,他们只认可舜,于是舜“无奈接受”帝位。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舜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于是就把帝位禅让给禹。后来禹也是装模做样地要把位置让会给舜的儿子,诸侯也是只认禹为天子。最后禹也是觉得天意难违,“无奈”接受。

简述孝感动天虞舜的故事(虞舜孝感动天从齐家到治国)(7)

司马迁

至于历史真相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是不是一样呢?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不是真如童话故事般纯洁无暇?舜和禹即位时,是被动无奈地接受,还是主动篡位夺权?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这些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学者多称黄帝、帝喾、颛顼、帝尧、帝舜为五帝。其实自黄帝至舜、禹,都是同姓,也就是同一个家族里的人,他们只是立了不同的国号。实质上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是同一个政权,只是不同家庭成员轮流坐庄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