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光岳楼的历史200字(聊城光岳楼故事之飞笔点)

聊城光岳楼的历史200字(聊城光岳楼故事之飞笔点)(1)

说起光岳楼,我想聊城人,无人不知。但是,光岳楼上的字是谁提的,这个学问可就大了。光岳楼上“就日瞻雲”牌匾上这四个字的来历就不平凡,这就要从东昌府区的状元邓钟岳说起。

邓钟岳(1674~1748) 康熙六十年状元, 清代官员。字东长,号悔庐。东昌府人(今聊城市东昌府区人)。

一次,邓钟岳回聊城探亲,正好赶上光岳楼维修。府县官员特备酒宴相请,求邓状元为光岳楼题匾。为家乡做事义不容辞,邓钟岳欣然接受。酒宴间大家谈笑风生,深得邓状元的教诲。酒喝得差不多了,笔墨香砚也早已准备停当。邓钟岳离席来到案前,略一沉思,然后提笔一挥而就,只见“就日瞻雲”四个大字跃然匾上。众人观罢,无不为邓状元的精彩之笔喝彩,一时间,鼓乐齐鸣,鞭炮震耳,大家兴高采烈地将匾悬挂在光岳楼西面第二层的正中间这时,邓钟岳手指匾额,向众人问道:“诸位看这四个字可有不妥之处!”众人抬头一起仔细观察,还真看出来一点毛病,“就日瞻雲”的雲字下部少了一点。毛病虽然看出来了,但谁也不愿意说出口。因为这些人中,有的官卑职小,有的只是平民百姓,谁也不好意思给状元公提错,大家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笑了事。就在大家发呆装傻之时,人群中跑出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大声说道:“状元爷写的那个‘雲’字少了一点!”终于有人说真话了,邓钟岳笑呵呵地说道:“好孩子,果然是少年人眼力好,是少了一点。那么,咱们就补上吧!”众人一听,就忙着去抬梯子上楼摘匾,好让邓状元补上这一点。“不用了!”邓钟岳边说边抓起刚才写字用过的大毛笔,奋力往上一甩,就见那笔如飞直上,只听到“啪”的一声,笔点正好落在“雲”字的右下方,仅微微一顿,毛笔就掉落下来。再仔细看时,“雲”字少写的那一点已完美无缺地补上了。人群中顿时喝彩声四起:“绝了,真是一绝!”“了不起,这可谓状元飞笔点雲脚呀!”

聊城光岳楼的历史200字(聊城光岳楼故事之飞笔点)(2)

如今,那块“就日瞻雲”的巨幅大匾仍挂在光岳楼西面二楼的正中间,它目睹着夕阳西下的壮美,目睹着东昌湖的万顷碧波。现在那块匾额已不是当年的真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