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

文:懂车帝原创 贾天钰

[懂车帝原创 行业] “Carplay是在这一代汽车中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但下一代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需要全栈自研和生态。”6月8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社交平台发表了对苹果全新CarPlay系统的看法。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1)

何小鹏评论全新一代Carplay系统

6月7日凌晨,苹果在一年一度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全新一代Carplay系统。虽然仅有3分半的讲解,但却快速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Apple Car快来了?

3分钟引爆全网,只因苹果对外释放了三个重要信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2)

苹果推出全新一代CarPlay

第一, 新Carplay系统功能更丰富、“控制”能力更强。

全新Carplay系统不仅支持车内所有屏幕,且与汽车仪表盘深度集成,可显示车速、发动机状态、油量、电量等多种数据。更重要的是,它的“控制”能力更强,支持车内空调、座椅等硬件设备的控制。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3)

全新Carplay系统与汽车仪表盘深度集成

事实上,控制能力的强弱,此前一直是不少用户诟病一些传统车的车机系统,只能充当手机音乐播放器、导个航,不仅智能化程度低,且互联体验不佳的原因之一。更是主机厂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与供应商之间划定的一条“红线”。

手机与汽车互联,一直存在一个瓶颈,就是连接的服务体验没做好,主要原因是很多车企出于对核心数据、核心技术等方面的保护,不对手机制造商完全开放它的接口,使得很多控制、遥控功能没有得到开发,或者体验不好。”除了完善产品结构,在汽车分析师、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看来,打造更极致的生态互联体验,也是如今不少手机制造商下场造车的重要原因。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4)

首批搭载全新Carplay的车企名单

第二,欧美车企开始在智能化方面“抱团”向中国车企宣战了。

在苹果公布的首批搭载全新Carplay的车企名单中,有路虎、奔驰、奥迪、保时捷、日产、福特在内的14个品牌海外品牌,支持超过600款车型,2023年启用但暂无中国品牌。只是有些意外的是,此前最早支持苹果CarKey车钥匙功能的宝马,这次却未在其中。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5)

宝马最先搭载苹果CarKey车钥匙功能

传统车的车机智能化被吐槽像新时代的“老年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即便在行业电气化、智能化的转型下,大众等传统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电气化产品,但其智能化体验仍然没少被用户吐槽,远远落后于特斯拉以及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水平。如若搭载全新Carplay或许能为这些老玩家们扳回一局。

第三,Apple Car或许不远了。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6)

苹果汽车不远了?

在看完全新Carplay的介绍,有人称其为“新版iPad即将上车”,一部iPhone即可打通整个苹果生态。也有人评论称,苹果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屏幕争夺,转移到了整个智能座舱。

这难免让人想起与模式与思路与苹果相似的华为。此前,搭载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的AITO问界M5问世后,人们在体验后也曾称问界M5为“华为平板上车”。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7)

问界M5内饰

在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看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整个生态体验的升级,不只是制造商们入局汽车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也将是未来5-10年内,手机企业和车企展开竞争的重要领域。

不过更引人注意的是,不少猜测认为,此次苹果曝光的Carplay内视图,很可能是其正在研发的Apple Car的内饰风格。而苹果的野心也远不止于做好智能座舱,像华为一样,只是帮助大家造好车。

66万的Apple Car,能否复制iPhone的成功?

CarPlay诞生8年来迎来了变化最大的一次升级,可苹果用了8年时间还没造出一辆车。

苹果造车为啥比新势力还费劲?原因可能有三个。

其一,苹果造车的方向不统一、目标不明确。

或许是太想复制苹果在手机界的成功、打造出一款颠覆汽车行业的产品,苹果在2014年“泰坦计划”立项时,就瞄准了高阶自动驾驶的方向,但研发路线内部却一直存在争议。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8)

根据内部爆料,过去几年,苹果的汽车团队一直在两条路线之间摇摆不定:一种是开发一款类似特斯拉这类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另一种是打造全自动驾驶平台,研发一种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汽车。

但由于项目决策人的多次变更,苹果造车计划也随之多次变动,甚至曾一度搁浅。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9)

苹果造车项目仅近两年出走的高管人数就至少有10余位

其二,核心人员流动性居高不下。

在过去几年中,苹果项目管理层成员流动性之高一直为外界所知。据不完全统计,苹果造车项目仅近两年出走的高管人数就至少有10余位。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10)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Twitter发文爆料,苹果汽车团队解散

今年3月,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Twitter发文爆料称,苹果汽车项目团队已经解散一段时间,若想在2025年量产Apple Car,需要在3到6个月内进行团队重组。而近日,苹果表示,入职仅7个月的前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Autopilot工程师Christopher“CJ”Moore,也已经了离开苹果。

其三,供应链网络构建不畅。

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苹果为了实现自己的造车计划,前前后后已经与大众、丰田、戴姆勒、宝马、现代、日产至少6家汽车厂商进行过商谈,但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理由是,害怕培养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更不想沦为代工厂。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11)

苹果的合作请求还曾遭到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拒绝

此外,据外媒报道,在动力电池供应方面,苹果的合作请求还曾遭到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拒绝。

不过,最新的消息显示,苹果汽车或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推出一款定价在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6万元)以上的高端电动汽车,与特斯拉Model S(官方售价88.99-105.99万元)争夺高端市场,由iPhone的代工方富士康继续代工汽车的组装生产。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12)

一位非官方设计师给出的最新苹果汽车渲染图

巧合的是,计划打造“年轻人第一辆车”的小米汽车,首款产品预计也将于2024年实现量产,定价最低为10万元。与苹果造车尚不清晰的计划相比,小米的造车进展看起来要靠谱多了。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13)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

最新的消息显示,自去年3月底宣布造车至今,小米研发团队规模如今已超1000人,公布专利已有15项,北京亦庄工厂一期目前正在建设中,且造车步伐还在不断提速。

10万的小米汽车和66万的Apple Car,你选谁?

除了小米,走得更快的华为,早已抢先一步将触角伸向了阿维塔、北汽极狐、赛力斯等众多车企的造车项目当中。其中,由华为深度参、且首次搭载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的AITO问界M5,自今年启动交付以来,终端上险量已达成6703辆。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14)

问界M7

此外,今年还将有问界M5纯电版和豪华SUV问界M7两款新车上市。在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眼中,“问界M7将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豪车。”

那么问题来了,等苹果汽车真正入市,它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又能否复制手机时代的成功?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15)

苹果汽车能否复制手机时代的成功?

虽然造车经历“一波三折”,但张君毅认为苹果造车是认真且靠谱的,而且从操作系统、平台乃至整个软件生态在中国市场仍有机会。但能否像苹果手机一样成功,还很难说,还取决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苹果还在评估最好的上市时间,供应链等很多环节也没完全齐备,入市更快的肯定是小米。”张君毅表示。

“(苹果)他看准方向的话,行动起来应该会很快,但目前来看他还是比较犹豫。”在张翔看来,苹果如果最终定位在高端区间,那么短期内是不指望走量或者通过造车赚多少钱的,而是想通过造车拓宽业务范围、完善产品结构,也能提高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预期。

苹果carplay参数(特写最强CarPlay上车66万的Apple)(16)

你会选小米还是苹果

相比之下,小米由于起步早、动作快、定价门槛低,再加上原有的庞大手机用户基群,则更容易把市场做大。

那么这三个在手机领域叱咤风云的品牌,在汽车行业的座次将如何排列?很快市场会给出答案。

66万的苹果汽车、10万的小米汽车,和华为加持的问界汽车,你更青睐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