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贫血和正常人贫血的区别(为啥女性怀孕后更容易出现贫血)

本文纯属原创,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孕妇贫血和正常人贫血的区别(为啥女性怀孕后更容易出现贫血)(1)

怀孕后的女性随时都会被各种不适情况突然“造访”,前天老苗就接到了一位孕妈周女士,刚到了孕中期,前天中午突然间感到心悸、呼吸急促、胎动也有些异常,并且还有轻微的腹痛,担心孩子会出意外,周女士没来得及通知家人就急忙赶来医院挂了急诊,老苗了解完情况随即就帮她联系了妇产科同事。经过检查之后,确诊周女士是因为严重贫血才出现的心悸和呼吸急促,胎儿也因为母体出现异常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由于周女士长期贫血,导致胎儿还有些发育迟缓。

孕妇贫血和正常人贫血的区别(为啥女性怀孕后更容易出现贫血)(2)

孕期出现贫血是很常见的问题,因为其症状和孕早期的妊娠反应极为相似,都会出现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头晕等症状,孕妈们经常会将两者混为一谈,于是,就忽略了贫血的问题,等到发现时,就已经非常严重了。贫血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怀孕的女性而言,贫血可能会使体内产生的抗体量降低、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减弱等情况,产后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大,而且贫血的孕妈还会因为供氧能力降低,出现心跳加快的情况,从而使血液流动的速度也有所增加,这就会给孕妈的心脏造成负担。不光孕妈自身会出现问题,胎儿也会因此受到牵连,可能会出现胎儿慢性缺氧,诱发胎儿发育迟缓,还会造成胎儿早产、新生儿贫血、宫内窘迫,甚至增加死胎的风险等。

孕妇为什么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贫血

首先,是自身含铁量不足。女性由于体质特殊,本就容易发生贫血,而每月一次的月经也会带走一大部分血量,再加上又不注意补铁,怀孕以后,身体内所储存的铁量就会明显不足,难以维持身体正常的造血功能。据统计,大多数的女性,在整个孕期需要的铁元素高达1000mg,平均每日需铁量为45mg,就年轻的女性而言,正常的含铁量为2.3mg左右,每日正常摄入15mg,而且女性铁流失的速度较快,如果没有达到孕期需铁量,就说明已经贫血了,需要在孕前做好补铁工作。

孕妇贫血和正常人贫血的区别(为啥女性怀孕后更容易出现贫血)(3)

其次,怀孕后的身体和胎儿需要。女性在怀孕后,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所需要的血量也会明显增多,这样就导致了孕妈身体的血液浓度下降,为了使血液浓度上升,就必须有铁元素的帮忙,自然就会消耗掉孕妈身体内所储存的铁了。除了血液浓度的原因,胎儿在发育和胎盘形成的时候也需要铁元素的参与,胎儿的成长需要血液,就只有从孕妈这里获取,而孕妈体内的血液只够自己使用,如果分给了胎儿,自己自然就会发生贫血了,而且,随着胎儿不断长大,还需要更多的血液来支持,孕妈就更加需要补铁了。

最后,饮食上忽略了补铁。现在女性大多数都是上班族,平时工作忙,吃饭都是随便解决,根本顾不上营养问题,就会造成体内铁的缺乏。而怀孕初期,经常会出现恶心、孕吐等情况,更加没有食欲,如果饮食上再得不到补充,加上孕吐就会导致铁元素大量流失,而且还会影响到肠胃的正常吸收,缺少了铁,孕妈自然就会贫血了。

怀孕期间如何预防贫血

1、孕期补血就是要补铁。孕妈可以选择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进行补铁,比如瘦肉、鸡蛋、动物肝脏等,豆制品也是含铁量较多的食物,还可以多吃一些面食,面食要比大米的含铁量多,而且容易消化。同时,还需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不仅能够补铁,而且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铁在肠道中的吸收。

孕妇贫血和正常人贫血的区别(为啥女性怀孕后更容易出现贫血)(4)

2、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孕妈贫血只补铁还不行,还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因为蛋白质可以和铁一起制造血红蛋白,增加血液浓度。孕妈可以选择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瘦肉、豆制品,牛奶可以在睡前喝一杯,可以补充蛋白的同时,还有助于孕妈睡眠。

3、如果缺铁严重可以考虑补充铁剂。孕期如果缺铁严重的话,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补充铁元素,当然,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可以。补铁的药剂主要是易于吸收的活性铁,也可以选择注射式的方法,迅速补充铁元素来缓解孕妈因缺铁造成的贫血症状。

4、按时产检。怀孕期间,孕妈一定要及时进行产检,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身体是否出现异常,以便及时治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炸眼的男性护士长,扛得动“病号”,搬得动病床!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者困惑都可以来问老苗,希望老苗的建议可以帮助孕妈们减轻烦恼,让我们一起携手,为胎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孕妇贫血和正常人贫血的区别(为啥女性怀孕后更容易出现贫血)(5)

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