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高考语文各大模块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高考语文各大模块答题技巧)(1)

病句辨析题

【答题技巧】

(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3)善用排除法

【知识要点】

六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

1.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

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

2.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要分别能搭配

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3.多个句子,主语和各句要都能搭配

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优质产品称号。

4.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

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是干部作风要好。

5.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

该地区推广用棉籽饼菜籽饼喂猪。

6.考虑介词连词是否得当或缺少主语

通过大家批评教育,使我明白了这个道览理。

7.两种表述方式看两种结构是否杂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

8.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看是否歧义

县里通知我们15日前去参加培训。

9.注意双重否定产生歧义

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10.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

难道我们不应该不向雷锋同志学习吗?

11.代词指代是否明确或代词是否多余

雷锋精神当然应赋予它新的内涵。

12.多重定语多重状语,考虑语序不当

13.注意关联词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明白答题方向;

寻找题中暗示,找准突破口(解题关键处)。

【知识归类】

(1)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句式是否统一

(3)语序是否是合理

(4)照应是否周全

(5)色调是否相融

(6)音节是否和谐

(7)过渡是否承启

(8)暗示是否回应。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

⑴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

⑵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

⑶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语言连贯五个突破口

1、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2、内部的层次性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已经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

3、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4、连词的提示性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在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5、代词的称代性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语段压缩与扩展题

语段压缩题

【解题思路】

⑴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

⑵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

记叙性语段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是主要信息;

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为主要信息,

议论性语段议论的话题,及作者的看法和看法的价值为主要信息

【特别提示】消息新闻的压缩抓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等记叙性要素,用一个主谓(宾)句式的句子表述。

语句扩展题

(1)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2)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答题技巧】

⑴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要求

⑵注意被扩展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⑶原词句不能少

句式仿写题

【解题思路】

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特别要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答题技巧】

注意题干要求;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海陆空、植动人、金木水火土五行、飞走游、红白黑,先定类,再填空。)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2)不改变句意,可增删个别词语。

(3)注意使用润滑剂(代词或关联词)使改后句子连贯。

a、主动句(“把”字句)与被动句可以相互变换;各类语气句(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等)可以相互转换。

b、句子重组:偏正复句的偏句部分与正句部分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调换时要往往要添加恰当的介词,转换关键的名词或动词的词性,并考虑主被动句的转换。

c、长句变短句要先提取出主干句,再将修饰成分变为一个个句子;最后进行整理(注意各句子的语序,注意使用代词和关联词让句子连贯)

d、短句变长要先确定某句为主干句,再将其它短句修饰语嵌入主干句。嵌入的位置可在句首(作句首状语),可在主干句的主语和宾语前(作定语),也可以在谓语前(作状语)。注意嵌入的句子的排序。

e、单句只有一套主谓中心。复句是指含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互不包容的主谓中心。

综合改错题和语言简明题

注意看清题干提示的答题方向。此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其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简明的问题(即语义不重复,不晦涩,能少则少的词语)和得体的问题。

语言得体

(1)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

(2)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

(3)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

(4)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注意】

1、广播稿或口头通知中不能有括号,省略号,同音词,文言词等类似的词语

2、通知,请柬等应用文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的齐全。

(1)谦辞

a、“家”字一族。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家慈;家兄;

b、“舍”字一族。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

c、“愚”字一族。如愚兄;愚见;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d、“拙”字一族。如拙笔;拙著、拙作;拙见。

e、“鄙”字一族。如鄙人;鄙意;鄙见。

(2)敬辞

a、“令”字一族。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兄;令弟;

b、“惠”字一族。如惠存;惠临;;惠允;惠赠。

c、“垂”字一族。如垂爱;垂青;垂问、垂询;垂念。

d、“贵”字一族。如贵干;贵庚;贵姓;贵恙;贵子;贵国

e、“高”字一族。如高见,高就;高龄;高寿;高论。

f、“光”字一族。如光顾;光临。

g、“雅”字一族。如雅教;雅意;雅正。

标点符号

一、问号

?wenhao?

1、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

(1)在句子中是否有或能否加关联词“是……,还是……”。选择问号的关联词只能用“是……,还是……”。因此凡是分句间有关联词“是……,还是……”的,或者能加上“是……,还是……”的是选择问,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不能加的则是连续问,每个问题都应加问号。

(2)采用拟答的方法,看问句需要几个答案,如只用一个答案的是选择问,如需要多个答案的是连续问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2、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3、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4、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注意谓语动词是否带疑问语气。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5、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二、感叹号

!gantanhao!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注意】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三、顿号

、dunhao、

1、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2、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例: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3、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4、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5、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6、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7、并列成分已用问号、叹号、书名号、引号,不再用顿号,但句子较长就用逗号。

四、分号

;fenhao;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五、冒号

:maohao: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注意】

1、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只有句号才能终结冒号的提示范围。

2、“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

例:a、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b、“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c、“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3、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4、不是说话而在“说”字后误用冒号,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5、冒号同表意相同的文字重复。

六、引号

”yinhao“

1、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注意】

1、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2、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七、括号

(kuohao)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