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

与昨天介绍的栖霞复兴村相似,这次要介绍的胶东村庄,也曾经是影视作品的外景拍摄地。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不少农村题材的电影都在胶东半岛取景,比如《喜盈门》和《咱们的牛百岁》。

其中,《喜盈门》的取景地包括了栖霞、福山、平度。而《咱们的牛百岁》的取景地则有荣成、威海、烟台等。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1)

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是《咱们的牛百岁》的取景地之一,它就是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的碑鲁村(注:桥头镇的区划屡有变迁,最新的调整会后,这里属环翠区)。

碑鲁村位于303省道的沿线,过了草庙子镇之后再向东,过了一个大坡之后,就可以来到这里。

相信不少其他县市的朋友看到“碑鲁”这个名字都会感到疑惑,它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我们也是在进村打听之后才知道,“碑鲁”原来是两个村庄合并之后各取一字的称呼。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2)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3)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4)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5)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6)

此前,两个村庄的名字为碑口和鲁家庄。它们彼此离得很近,现在基本上连在一起,只有本村的老人知道界线的位置。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两村合并,新的村庄在命名时不偏不倚,各取一字,称“碑鲁村”。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原来有个“鲁家庄”,但村里其实以刘姓为主(暂时未见详细的族谱渊源记载),此外还有部分其他姓氏。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7)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8)

碑鲁是一个苹果种植专业村,在村庄的旁边,是成片相连的果园。而现在正是果树套袋的农忙期,我们在村里转了半天好不容易遇到一位老大叔,这才得以请教到当年电影拍摄的细节。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9)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10)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11)

这位老大叔刚过七旬,电影拍摄时,他才三十岁露头(根据《荣成市志》的记载,198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赵焕章与荣成作家袁学强合作,将袁学强的中篇小说《庄稼人的脚步》 改编成电影剧本, 经七易其稿,于1983年6月开拍,影片改名为《咱们的牛百岁》)。据他介绍,当时在碑鲁村北边有一条河沟,剧组曾在此拍摄过背孩子过河的镜头。而村办公室广场附近有一处石拱门,从门下穿过之后的那片区域,是主要取景的地方。此外,电影中有个在井边打水的镜头,拍摄地点也是碑鲁村。后来电影上映的时候,这些与本村有关的镜头,很多村民一眼就看了出来。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12)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13)

威海17个古村落(走进威海市桥头镇碑鲁村)(14)

从1983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在这段时间里,碑鲁村的面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村里的房屋倒在其次,而直观的例子就是附近的果园。

胶东农村大规模推广苹果树种植,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情。听老大叔介绍,电影拍摄时,村里的果园还不多,而如今已先后经历了国光、北斗、红富士三茬品种的更新换代了。如今的碑鲁村,也是威海郊区有名的苹果产地。每年果树开花和苹果收获这两个时间段,外边的客人要么来观景,要么来收果,村里就会很热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