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对音乐的感悟(从音乐与哲学两个层面)


贝多芬对音乐的感悟(从音乐与哲学两个层面)(1)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年)

今年12月17日,是贝多芬诞辰249周年。很多人对这位音乐史上被誉为“乐圣”的古典大师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学课本上的《月光曲》。

贝多芬为世界的音乐艺术做出了哪些贡献了?

显然,对贝多芬的解读不应局限在音乐层面上。


从哲学层面来理解


贝多芬是有哲学修养的人,他天性好学沉思,具有哲学气质。大学时期就悉心听过哲学课,在他的藏书中就有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宇宙概论》 ,他专门研读过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和《人本学》。因此,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总是隐含着哲学的思考,使他把音乐创作事业看成是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

对于德国古典美学来说,崇高是理念性的,是超乎常规的,是精神力量的升华。后来,叔本华干脆把崇高称之为“壮美”,而与“优美”区分开来,他认为壮美只涉及理念,由此而超脱了自己,超脱了他本人,超脱了一切欲求。贝多芬无疑把古典主义音乐从优美的境界带入了崇高的情感境界。


贝多芬对音乐的感悟(从音乐与哲学两个层面)(2)


贝多芬用音乐语言说出了他所处时代人们心中最深刻的忧思,他最自觉、最清醒地选择了反抗旧秩序、争取自由和平、弘扬人性、捍卫人格的独立与尊严这一历史理念,创造了表现这种哲理性主题的完备和深刻的音乐形式。使音乐的表达力达到哲学的高度,使音乐在思想深度上与其它文化形式并驾齐驱而无逊色,这使他的作品成为严肃音乐的典范或经典。


从音乐层面来理解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将钢琴艺术推向古典音乐的顶峰,被钢琴家们奉为“新约圣经”。他的奏鸣曲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 早期有11首,这11首从技法上可看出其音乐创作深受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影响。
  • 中期有16首,开始显现出贝多芬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
  • 晚期有5首,具有深刻哲理性, 充分体现了贝多芬晚年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境界。

《f小调第二十三奏鸣曲》(Op.57)创作于1804-1806年间,这部奏鸣曲“热情”的题名来自贝多芬在汉堡的出版商。1804年,是贝多芬心情沉重的一年。对拿破仑称帝的失望,双耳失聪、疾病缠身和爱情生活的挫折,使其内心处于极度的孤独之中,也许这正是产生伟大悲剧性作品的前提。

这部奏鸣曲的音乐充满燃烧的热情,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和戏剧性,是当时在键盘方面最大的音乐爆炸,也是贝多芬自己认为他在那时的最伟大的奏鸣曲。


贝多芬对音乐的感悟(从音乐与哲学两个层面)(3)


奏鸣曲式由海顿确立,经过莫扎特的发展,最后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与交响曲创作中,发展成为具有宏大的矛盾冲突、丰富思想内涵的结构形式。

贝多芬在初期的奏鸣曲的创作方面继承了前辈的一些特点,但随着他对奏鸣曲的不断探索,为了使奏鸣曲的形式更好的为内容服务,将奏鸣曲的结构做了许多完善和创新。贝多芬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并通过创作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要求钢琴奏鸣曲具有更宽广、更富有戏剧性的音乐效果。因此,他不仅扩大了钢琴的演奏音域,增强力度对比,而且还加强了奏鸣曲式结构内部的对比因素,扩大了展开部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动力,使得他的钢琴奏鸣曲远远地超越了前人。


贝多芬对音乐的感悟(从音乐与哲学两个层面)(4)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5首钢琴协奏曲,他的协奏曲戏剧性对比强烈,钢琴表现力丰富。作品中坚毅与温婉两种性格的对比与呼应,在富有动力性的进行和在紧张中寻求解决的倾向。他充分发挥钢琴的独奏特性,并融入乐队浑然一体的交响性风格,把钢琴协奏曲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是5首协奏曲中乐队与钢琴的技巧发挥最辉煌的一首。其中“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显示出古典主义“理性”的光芒,进一步推进了协奏曲的交响化倾向。

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贝多芬把他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战胜一切的英雄主义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这部协奏曲开启了浪漫钢琴曲的大门,赋予浪漫协奏曲许多新的特征和语汇,也为古典乐派的协奏曲划上上一个完美句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