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有效还是道德有效(法制越健全道德越低下)

在我发到头条的文章评论区,经常能看到让人无语的评论这样的评论多了,不由得让人感叹——尽管新中国建立就开始扫盲,就开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效果却不那么明显就如我老家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你拿他当人,他偏往牛棚里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法律有效还是道德有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法律有效还是道德有效(法制越健全道德越低下)

法律有效还是道德有效

在我发到头条的文章评论区,经常能看到让人无语的评论。这样的评论多了,不由得让人感叹——尽管新中国建立就开始扫盲,就开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效果却不那么明显。就如我老家人经常说的一句话:你拿他当人,他偏往牛棚里钻。

如果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法律越健全,人们的道德越低下,肯定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但是在网络上,有的人就宁愿放飞自我,暴露自己的无知和反智的本性,把如此赤裸裸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话公开说出来。

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话是,法律是显性的道德,道德是隐性的法律。或者也有人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升华。尽管这样的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是不全面的。因为不管道德还是法律,都是会随着人们生长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乱世的时候,萧何可以仅用“约法三章”作为临时的法律,维持咸阳的治安。但是在刘邦的其他将领忙着哄抢财物的时候,萧何最先想到的是抢救《秦律》。因为他知道,乱世一结束,最终还是要靠完善的法律约束大多数人平时的行为。

经过两千年,我们的社会发展到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越来越多,需要更全面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各种新出现的或许符合农业时代的观念却明显不适合现代化时代的行为准则的行为。这样常识性的社会发展变化规矩,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害怕,认为法律越健全,约会拉低人们的道德水准。结合前一段时间有学者说过,“家族观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说法,一些人对“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农业社会,真的是情有独钟啊。

有人以为,随着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有机会钻法律的空子。如果这样说话的人稍微读一些书,了解一下历史,他们就会知道,钻法律空子跟人的受教育程度真的没多大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农村仍然是“皇权不下乡”,靠家族宗法制度治理的局面。农村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杨白劳,所以会对文化知识产生无限的渴望。那时候普通农民对于法律的理解,只停留在约法三章的层次,其余的都是族长怎么说怎么是,想反抗都没机会。

新中国对于中国农村最大的改善,不是什么集体化和道德,而是扫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样的举措,满足了几年年来农民能够识字,不至于“让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需求。这也让全国的农民,哪怕长期用瓜菜填肚子,也一直对领导人死心塌地的支持。至于其它方面,这些大部分不识字的农民,真的没什么感觉。

一些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的人,把农民对于分土地和普及教育的感恩,说成是觉悟高道德高尚,说成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自己连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都说不清,一些花了小钱的专家学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这样的人认为法律对国家不重要,认为法律会拉低人们的道德水准,这本身就是对于新中国几十年的努力最大的讽刺。

不知道那些制造出如此认识的专家学者,是不是真的经历过、了解六七十年代,封建宗法制在中国仍然有强大统治力的时代。人民群众观念的塑造,政府几十年的努力尚不足以见到明显的效果。封建宗法观念,道德大于法律的观念,思想教育重于学习能力的观念,也许就是他们特意追求的吧?这些人用尽各种方法,把那个过渡阶段说成是理想国,赞美群众不接受教育没有思维能力的时代,赞美没有法律的年代,到底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在网络上,用一些自己制造的假象,造成“群情汹汹”的态势,是真的怀念那个激情燃烧的无法无天时代,还是为了阻挡中国进入现代化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