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别让意外成为永远伤害)

8月中旬一民房内煤气罐爆炸,受伤一人,湖北航天医院急救医学部收到120指挥中心指令后立即派车,火速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患者侧卧在地面,全身80%皮肤剥脱为深二度烧伤。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别让意外成为永远伤害)(1)

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转至救护车,采取吸氧、输液、镇痛措施,用湿纱布敷在烧伤的皮肤上降温,并用冷水冲洗全身。做完相关处置后,由于患者烧伤创面大,接诊医生立即决定将患者转至武汉市三医院继续治疗。

近期,已经连续发生了2起因煤气泄漏爆炸引起的烧烫伤,目前为止,医院已经接诊了二十余例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程度不一的烧烫伤患者,那么,当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遭遇烧伤或烫伤时,应该怎么及时处理呢?

01认识烧烫伤

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和(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或)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别让意外成为永远伤害)(2)

医学上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将烧伤深度分为Ⅰ°、浅Ⅱ°、深Ⅱ°和Ⅲ°它们都各有什么特点呢?

Ⅰ°烧伤:仅伤及表皮,生发层健在。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再生能力强。

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会出现大小不一内含淡黄色清亮液体的水疱,水疱皮如脱落,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这种程度的烧伤是最疼的)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别让意外成为永远伤害)(3)

深Ⅱ°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深浅不尽一致,也可能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不是越疼伤的越重),常有瘢痕增生。

Ⅲ°烧伤:又称焦痂型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无痛觉。愈合后多形成瘢痕,常造成畸形。(真的很可怕!)

02伤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生严重烧伤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四个字:及!时!就!医!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别让意外成为永远伤害)(4)

1. 烧烫伤后,创面不要用酱油、食盐、醋、牙膏、绿药膏、芦荟胶等外涂。这些土方法会加重损伤,引起伤口感染,还容易干扰医务人员对受伤程度的判断。综上所述,烧烫伤后,应只用冷水进行冲洗即可。

2. 儿童饮用的水、汤、饮料、牛奶等,家长应先确定温度适宜。

3. 家里有长期卧床的老人或糖尿病人应尽量少用热水袋,因为老人或糖尿病人对温度的感知力低于常人,容易造成烫伤,且不易被发现。

4.使用热水袋保暖时,热水袋外边应用毛巾包裹,以手摸上去不烫为宜。注意热水袋的盖一定要拧紧,经检查无误才能放置于被子内,定时更换温水,既保暖又不会造成烫伤。

03什么是燃气泄漏

燃气泄漏是由意外导致燃气从管道、钢瓶中意外泄漏在空气中。当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04如何预防燃气泄露

1. 要勤检查。使用前应检查减压阀、胶管与钢瓶、灶具是否连接牢固可靠。每次打开阀门后应先检查瓶阀或其他部件是否完好、是否漏气;若需要长期外出,一定要对户内燃气设施及开关进行检查。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别让意外成为永远伤害)(5)

2.购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燃气灶具。每年定期检查燃气通路,阀门及管道是否漏气,及时更换老化胶管。一般橡胶输气管半年到一年就要换一次,金属材质的可相应延长更换周期。

3.在使用燃气时不离人。以免汤液溢出浇灭火焰导致天然气泄漏或容器烧干,从而引发火灾等事故;在燃气使用后,应随手关闭灶具阀和灶前阀。

4.要开启窗户保持通风,以防燃气泄漏时不能迅速散发,形成密闭爆炸空间。

05发现燃气泄漏时正确的应急措施

1. 单纯泄漏处理:迅速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不要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灯或电器,不要有金属摩擦,到安全地带通知燃气公司,没有到安全范围时不要使用任何通信工具。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别让意外成为永远伤害)(6)

2. 着火泄漏处理:把抹布打湿铺在着火位置,等火彻底熄灭后,关闭阀门(要求同单纯泄漏),火熄灭前肯定不要关闭阀门,着火时直接关闭阀门可能导致回流引起爆炸!

3. 火势严峻,通知119和燃气公司,让楼内人员马上撤离。

4. 出现人员中毒应马上搬离现场,放在通风的地方,同时拨打120送往医院,当没有呼吸心跳时,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是怎么样的(别让意外成为永远伤害)(7)

来源:湖北航天医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