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意思(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意思(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1)

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自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1月18日

【原文】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战国·荀况《荀子·王制》

【解释】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出自《荀子·王制》,大意是:草木开花生长之时,不能进山林砍伐,不能砍伐幼苗,不能断绝它们的生长。鼋(大鳖)、鼍(扬子鳄)、鱼、鳖、泥鳅、鳝鱼等怀孕产卵之时,不能将渔网或毒药投入水中,不能捕杀幼鱼、幼鳖,不能断绝它们的生长。荀子认为“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只有因时制宜,才能使万物繁盛,只有“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才能保证资源永不匮乏。因此,圣明帝王需要做的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制定法规,让百姓按时节砍伐山林、捕捞鱼鳖。

古人一直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天人合一”,还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都是在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对人类而言,大自然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但是,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再丰富的资源也有用尽的一天。正如孟子所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要想使大自然能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养护、做到取用有度。比如古人很早就提出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砍伐、捕猎,并且制定了各种规则,提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山林非时不升斧斤”,“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等各种原则。

多次将绿水青山比作金山银山,特别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因此我们必须要尊重自然、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意识到“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引用“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旨在强调要继承古人“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着力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