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报谈戴伟浚(戴伟浚未获自由身)

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足球报谈戴伟浚(戴伟浚未获自由身)(1)

戴伟浚微博。

北京时间29日傍晚,伴随着戴伟浚本人通过微博发布动态,“回归正常,期待新赛季,大家一起努力,为深圳赢得更多的荣誉。”这意味着此前业界关注的“戴伟浚自由身仲裁案”有了最终结果。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戴伟浚所在深圳俱乐部近期发放了拖欠球员的部分工资,这也是仲裁庭最终没有给戴伟浚自由身很重要的因素。然而,要想根本上杜绝此类仲裁再度发生,还需要俱乐部从根本上解决欠薪问题。中国足协和中足联给了俱乐部一年缓冲时间,有用吗?

足球报谈戴伟浚(戴伟浚未获自由身)(2)

戴伟浚代表国足参赛。

戴伟浚案件关注度极高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多家俱乐部欠薪,不少球员前往中国足协要求取得自由身,这其中戴伟浚的身份最引人关注。

其一,戴伟浚今年1月刚刚完成入籍工作,取得了代表中国队出场资格,2022年最后四场十二强赛比赛,戴伟浚全部出场,他属于当红球员;其二,舆论场有媒体故意引导戴伟浚下家是上海海港,把海港俱乐部和足协主席陈戌源置于炮火之下;其三,戴伟浚团队也在做留洋欧洲的打算,这样国脚中很可能再有人留洋。

根据国际足联和中国足协的规定,俱乐部欠薪三个月,球员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获得自由身。具体到戴伟浚本人的情况,根据此前媒体的公开报道,深圳俱乐部差不多从去年9月开始拖欠球员薪水,因此戴伟浚本人从春节后开始准备自由身裁决,结束十二强赛全部比赛,国家队4月初回到海口后,相关裁决进入正式阶段。

但在这段时间,深圳俱乐部也开始补齐部分拖欠球员的薪水,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春节前,深圳俱乐部收到了有关方面的补贴后,把这笔钱发给了球员。

更加巧合的是,就在29日转会窗截止日,也就是最终仲裁结果出炉的当天早些时候,深圳队又给球员发放了差不多三个月左右的薪水,这笔钱是今年的一些赞助收入,28日晚上深圳俱乐部刚刚收到,29日早些时候发给了球员。

连续补发两笔薪水后,深圳俱乐部差不多结清了去年绝大部分球员薪水,在这样的情况下,戴伟浚团队主张的自由身仲裁就未能获得仲裁庭的认可。

戴伟浚本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选择接受,傍晚和深圳队内其他大部分球员一样,他在微博上发布了新赛季一起战斗的动态。

当然,自由身裁决虽然暂时结束,戴伟浚目前回归深圳,但他的前途还会有变数,发生这样的变故后,球员和俱乐部之间的关系要说没有裂痕,那只能是自欺欺人,目前戴伟浚和深圳俱乐部的合同到2023年年底结束,如果深圳俱乐部今年资金没有问题,双方之间应该还能继续合作;反之,也不排除深圳俱乐部今年夏窗或者明年冬窗将戴伟浚转会套现的可能。

足球报谈戴伟浚(戴伟浚未获自由身)(3)

戴伟浚对阵日本。

部分自由身仲裁得到认可

虽然戴伟浚自由身仲裁没有得到认可,但最近一段时间,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球员的自由身仲裁得到了中国足协的认可。此前据体坛周报报道,河北球员王秋明曾向中国足协提交仲裁申请,希望得到自由身。

春节后,足协仲裁委员会迅速开庭一审,并协调双方达成和解,和平分手。本以为此事可以顺利过渡,后来,由于某中超队打算以500万高价将其买断,而王秋明本人执意以自由身重返天津,转会操作一度陷入僵局。直到最后,王秋明同意放弃大部分被欠薪资,才得以成功全身而退。

广州队高准翼和河北队赵宇豪在最后时刻撤回自由身仲裁申请,但也分别完成了和武汉三镇、河南嵩山龙门的签约,据了解两人最终的转会模式和王秋明类似,以放弃被拖欠薪资换取自由身。

大连人左后卫,曾在里皮二进宫时代入选过国家队的李帅自由身仲裁则是获得了中国足协的认可,为何李帅和戴伟浚两人的仲裁结果完全不同,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中国足协也是综合权衡了欠薪时间、欠薪数额以及俱乐部是否有偿还的意愿等多重因素。

以戴伟浚为例,深圳俱乐部今年已经分两次补发薪水,球员基本上已经拿到了2021年绝大部分工资,如果此时判给戴伟浚自由身,很显然对俱乐部也是一种伤害。

而李帅之所以获得自由身仲裁认可,中国足协也考虑了球员实际被拖欠薪水数量以及俱乐部是否有做出补救等多重因素。

足球报谈戴伟浚(戴伟浚未获自由身)(4)

欠薪成中超普遍问题。

解决欠薪难题,时间紧任务重

想要最大程度减少球员仲裁,这需要目前俱乐部尽最大可能来解决欠薪问题。过去两年时间,联赛中欠薪情况大有尾大不掉的意思,按照中国足协和中足联的调查,今年18支中超参赛球队,如果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将有至少一半以上俱乐部无法完成准入,因此经过权衡,此前中国足协和中足联给了俱乐部一年缓冲时间,要求俱乐部在一年时间内解决问题。

站在管理者角度,采取避免一刀切的方式虽然未必符合规定,但也只能理解,否则中超相当于直接解体,而一旦俱乐部被取消注册资格,之后的走向就是停止运营,宣布破产,球员也无法拿回被拖欠的薪水,这样的案例最近两年就活生生发生在刚刚拿到中超冠军的江苏队身上。

但发生欠薪的原因很多,这其中固然有疫情导致的俱乐部母公司陷入经济危机,但也存在一些难以名状的其他原因,体坛周报曾经如此评述道——但也存在个别俱乐部随大流,抱着某种侥幸心理,所谓法不责众,见其他俱乐部存在着拖欠薪资、且未受到处罚,索性也就跟着拖欠。

这种做法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的情况相似,而且,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疫情成了最好的理由与借口,而且更理直气壮。

遇到这样的情况,想要最终解决欠薪,恐怕就不那么容易,虽然有了一年的缓冲时间,但解决欠薪问题依然是时间紧,任务重。

责任编辑:胡杰

校对:栾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