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娘去娘家买白事供品大全(劳模店轶事在农村丧事上)

在农村丧事上,有一种磕头叫乱兵点将。

菇娘去娘家买白事供品大全(劳模店轶事在农村丧事上)(1)

秋逝冬至人亦老,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候,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就是一个生离死别的劫数,很多年迈体衰的老人熬不过这个坎。老家劳模店又有一位亲人在这个秋风瑟瑟的日子去世了。回家跪棚时,想起小时候爷爷曾教我的一种磕头方式:乱兵点将。

中国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很多驾鹤西去的老人都会在农闲的冬季离去,当然这个事情困惑了我很久,也许这是造物主刻意的安排吧,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万物必有譬阖。据说冬天是阎王拿起生死簿清算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相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很忙,可以有空闲时间处理老人的后事,所以,没有特殊情况,阎王也不会破坏自然规律,因此,到了冬天,阎王就开始招兵买马了。难怪算命先生都会说:好好调养身体,家人们到寺院多上上香,只要保证他熬过了这个冬天,就能再活十几年!

用周易的理论来说,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四季,分为辰,未,戍,丑。春为温,夏为热,秋为金寒,冬为水冷。人为阴阳同体,外阳内阴。夏天天热属阳,冬天为水为冻属阴,所以冬天的天气通常都是比较阴沉的,阴气会比较重。上了年纪老人的阳气本来就比较弱,在这个阴盛阳衰的冬季,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所以在冬天的时候,很多老人就很难抵御病害的侵蚀,只能在这个冰冷的冬季藏身于大地。

老人去世后,就要举行隆重的葬礼,葬礼在古代六礼中属于大凶之礼,也是人从出生到辞世的礼仪中最后一件大事。当然,老人的亲朋好友都希望亡故的亲属到了阴间能得到安宁,也能过上物质充裕的幸福生活,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视丧葬之礼,烧纸钱、送盘缠、摇钱树、金山银山、金童玉女、亭台楼阁、八抬大轿,反正能送的都让扎彩匠给扎好在坟前焚烧,时至今日,有些有钱的孝子贤孙开始送汽车、电视、电脑等等现代工具,我还见过给逝去的老人送小姐的,不知道到了阴间这些小姐会不会把老人折腾的死去活来。当然,在悼慰亡灵的同时,“厚葬”也是竭力标榜自己孝道的一条捷径,所以不管老人生前有没有床前尽孝,一定要把葬礼办的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来越复杂,但哭声却都比肾还虚,难怪有人这样形容:儿哭一声惊天动地(唯恐天下人不知),闺女哭一声真情实意(还是小棉袄贴身),女婿哭一声,还不如老驴放屁。

老人去世后,像娘家人、舅家人等至亲都会前来奔丧,如果发现丧事办的不是很尽人意,或者孝子贤孙在老人生前没能尽孝,就会制造一些难题来为难孝子贤孙们。最厉害的就是在行礼过程中磕头:乱兵点将。

行礼时,往往会选一位辈分较高的长辈带头,他会带着行礼的人,东一个西一个,左一个右一个,就像一个没有章法的小兵布阵,来来回回一直磕个不停。

据说人有三魂六魄,人死后六魄随即散去不复返,而三魂却不散,一魂驻守尸身,二魂转世投胎,三魂西天见佛。但驻守尸身之魂因为人已死身已冷而无依无靠,只能在附近四处飘荡,有时候还会迷失方向。这时候家人放声大哭,就可以唤醒四处游荡的魂,归守在灵堂的尸身旁。因此,家中孝子贤孙、妻女老幼都要哭声不断,尤其是在来吊唁的人们行礼时,怕生人的阳气吓跑魂,就要在灵堂嚎啕大哭。因此,在行礼时,磕头不止,灵棚里的孝子哭声就不能停,边上跪棚的也要长跪不起,更惨的是那些喇叭匠子,也不能中间断了声。

有些会磕头的能磕两个多小时,往往磕不到一半,有些事主就会哭截气,有的还会晕过去,那些“五服之内”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们因为长跪使得膝盖钻心的疼,站都站不起来。

随着岁月更迭,这种“乱兵点将”磕头方式基本已经失传,中国的丧葬之礼也逐渐趋于现代化了。我估计,像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很难享受到吹喇叭、磕头、烧纸钱的待遇了,到殡仪馆接受亲朋鞠躬送行就不错了。

菇娘去娘家买白事供品大全(劳模店轶事在农村丧事上)(2)

前不久,看到一个来自菏泽的视频,一位大哥在丧礼中磕头,颇有点“乱兵点将”的神韵,但是手法有点乱,还没有掌握这门传统技艺的精髓,看来“乱兵点将”是再也无法看到了。

菇娘去娘家买白事供品大全(劳模店轶事在农村丧事上)(3)

2018年11月8日星期四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