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

相信在座的各位一定听过这样一句俗语,那就是“别在太岁头上动土”,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去得罪那些位高权重之人,不过为什么要用太岁做比喻呢?这个太岁又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相信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不过即便世人对太岁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都没见过实物究竟长什么样,也不耽误新闻媒体对它的炒作,更不耽误它买出天价。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那就是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关于太岁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什么某某村民发现一坨神奇的肉,吃下之后包治百病甚至还能延年益寿,什么太岁的价格与日俱增,一斤售价数万元等等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原先一直被古人视为不祥之物的太岁,为何仿佛一夜之间便成为了帮助寻常人发家致富的神药呢?这种东西又究竟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又究竟值不值这个价格呢?

当然了,要想深入地了解,我们还是要从头开始说起。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1)

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记载发现了太岁的时间,是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太岁只是被当做一种神奇的动物被记载到了《山海经》之中,在这之后历朝历代的医者,由于发现了它的某些奇异现象,这才尝试性的将其视为了药材,认为这种可以不依靠任何事物,自行生长的东西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例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以及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且这些医药学“专家”也没见过实物,太岁的功效一直没有得到证实罢了。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2)

而这种不明真相的情况,其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也一直如此,因为直到那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四十多年,也并未有人发现过太岁的踪迹。

没有实物没办法进行试验,太岁这种神奇的东西自然就被世人当做了传说,就好像千年人参、万年首乌一般,但相信一部分比较机智的观众朋友应该发现了,之前我们说的是九十年代之前没有发现,那么难道说九十年代之后我们真的发现了“活体”太岁的样本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3)

当时是1992年的八月,一位陕西西安的农民杜战盟闲来无事,正在渭河边钓鱼,钓了半天都没有鱼儿上钩,有些气恼的他便将鱼竿摔到了河水之中撒气,可正是这一摔却将杜战盟给吓坏了,因为他很明显地看到了刚刚自己摔打的地方,有着一团肉状的东西,像是肉泡久了膨胀腐烂了一般。

不知所以的他还以为是出现了杀人案,有人将尸体抛入了河水之中,于是惊慌失措的杜战盟赶忙回到了村里,找来了几位村民让他们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4)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却着实是看出了一些门道,其中一位读过几年书的青年对众人说道:“这别不是太岁吧?我听说太岁就是这么个肉球状态,并且放的时间越长长得越大,若这是尸体里面怎么可能一根骨头都没有呢?”

听到他这么说,众人在一联想村里老人曾说过的关于太岁的传说,便有些动心了,于是他们决定观察几天,看究竟有没有那么神奇,而这坨“肉”也就这样被他们带回了杜战盟的家中。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5)

在这之后接连好几天,眼看着肉团并没有什么变化,众人就便慢慢将其遗忘了,可突然有一天,杜战盟却慌慌张张地找到了他们,说:“快跟我走,那真是太岁,这么多天了不仅没有腐烂,昨天我一称竟然比刚捡回来的时候多了二十多斤!”

听到杜战盟这么说,几人就赶忙就赶到了他家,这一看确实要比之前大上了不少,于是乎认定这就是太岁的几人,为了延年益寿,便将肉团给切下来了几块煮着吃了,吃完几人就相继回家了,但就在所有人都走后,杜战盟却慌了,他越想越害怕,害怕那太岁有毒,毕竟农村里“犯太岁”的传说可不少,于是为了安全起见他便背着其他人选择了报警。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6)

西安警方在得知村民发现了疑似太岁的东西时,也是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立刻就找到了诸多专家学者,有考古学的、有专门研究历史文献的、有生物学的,还有药理学的,这些专家们一听说太岁出土了,顿时兴奋极了。

他们连夜便赶到了杜战盟的家中,当他们看到了身处大锅之中,通体黄白色柔软细腻的肉团之后,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是落了地,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无疑了!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7)

要知道这可是近代全世界首个发现的太岁,或许还是活体,因此全世界的专家学者的心情都无比的激动,全世界都在期待太岁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神奇价值,而中国的一众专家们也就这样承担起了全世界的期盼,开始了针对太岁的研究工作。

1992年8月29日,研究工作正式开始,西安乃至全国的科研机构都加入到了分析太岁成分的工作之中,不过才仅仅过去了一周的时间,初步的研究结果却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因为根据他们的分析,太岁是一种复合体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一种名为“黏菌”的生物。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8)

什么是黏菌呢?简单来说就是介于动植物和真菌生物之间的一种低级生物,他们可以通过吸收枯枝落叶、土壤灰尘中的细菌、真菌自行生长,不仅没有药用价值,甚至连研究价值都没有。

但得知这一结果后,世人的态度却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人称太岁果真就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幸好科学验证了这一说法,这才让世人看清了太岁的真实面目,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一切都是科学家们为了掩人耳目给出的结论,认为太岁就是可以使人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反而对太岁这种东西更加痴迷了。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9)

当然了,这后者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科学家们只公布了太岁中的一部分成分,还有一些成分没有被发现,那么问题来了,这专家口中的“复合体黏菌”内,那个复合代表的又是什么呢?

原来起初碍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专家们也并未研究清楚剩余的部分是什么,这才用复合物进行了替称,直到2007年之后,这太岁的全部构成物质,才被逐渐的查清了。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10)

首先,太岁中的黏菌有两种,其一是“疣孢盖皮菌”,其二是“扁垫双皮菌”,都是自然界中最普通的两种黏菌,其次剩下的组成部分,经过多次试验也查明了,大体有两种物质,分别是聚乙烯醇和多糖,聚乙烯醇是一种化工制品,大多都是人工合成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靠着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应运而生。

这种物质是绝对没有任何的药用价值的,反而服用多了还会有致癌的风险,并且这一结论通过对泡过太岁的水进行的化验,也证实了其中确实含有超标的重金属成分。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11)

而多糖则是由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糖链,是至少要有超过10个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它不溶于水无色无味,但通过加热等手段还是可以还原成单糖的。

简单来说就是淀粉加上纤维素加上糖类分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和我们日常食用的白糖、冰糖、红糖的营养价值相仿,不仅不存在延年益寿的功效,服用多了还很有可能造成很多不良的反应。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12)

自此太岁的神秘面纱算是被彻底揭开了,它就是一种大自然将多种物质糅合在一起的“第四类生物”,虽然不算普通,但也绝不像诸多无良媒体宣传的那般神奇,那么既然专家学者都已经给出了确切的答案,为何现如今还会有那么多的太岁出现,并且还卖出了高价呢?

这其中的原因就很简单了,大家想一想从近代开始一直到1992年,全世界范围内才发现了一个太岁,可从1992年到现如今,各地的太岁却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太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通俗(为何近些年来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13)

没错这些“太岁”,正是那些无良商家和媒体,想利用老百姓心中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仿制的,而那些吹嘘太岁功效的,要么就是仿制者,要么就是想赚取流量罢了,所以说大家还是要相信科学的,只要不是官方给出的结论,就绝对不要相信,这不单是为了互联网的和谐环境,更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