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1)

茶叶

作为文明古代,中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四大发明”,也不是瓷器与丝绸。啥呢?是毫不起眼的茶叶。这一点,很可能大大出乎今人的意料。

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先秦文献中即有相关记载。《诗经》中有七次提到茶,《诗·邶风·谷风》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2)

《诗经》植物

请注意:这里“荼”,包含了“茶”。不过,“荼”与“茶”并不是等义的。先秦的“荼”,一般指的是苦菜。“荼”字,只是“茶”字的源头,那时的汉字中还没有“茶”。

西汉《尔雅》中,借“檟”表“茶”,但“檟”的原义是指楸、梓之类树木,所以后来又造了个“搽”字。陈隋之际,出现了“茶”字。但这些时期,“荼”“檟”“搽”“茶”是混用的,只能根据语境,来确认是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茶”。

直到唐代,陆羽著《茶经》,茶的概念才明确起来。据《茶经》注,“茶”字出自唐玄宗时期的《开元文字音义》。自此以后,“茶”的名称得以统一,用字也得以规范。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3)

陆羽 茶经

茶为中国独有,茶叶便成为专营商品,并且成为国家的战略物资。 中国历史上的“茶马互市”,便是茶叶这一独特商品属性的必然体现。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4)

茶马古道

中国是农耕为主的,而周边国家则多为游牧。作为国防必须的战马,长期依赖“进口”,或以引进为补充,具体要看不同朝代的疆域。宋代很发达,但又称弱宋,原因就是缺少马场,军事实力无法提升。茶马互市的雏形,又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逐渐完善。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主要发生在汉藏之间,毕竟交通等客观条件有限,贸易不可能做得太远。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5)

茶马古道

中国进入明代,全球性“大航海”时代到来,国际间的交往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茶马互市”,在明代得到空前加强。明朝不仅设有“茶马司”这样的官方机构,还颁有《茶马法》,立法也是趋于苛严。《明史·食货志》载:“律例丝茶出境与关隘失察者,并凌迟处死。盖西陲藩边,切莫诸番,番人持茶为生,故以严法以禁之,易马之酬之,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左臂,非常法论也。”

——不仅是死刑,不是可怕的千刀万剐!律法的苛严,意味着这种贸易利益的巨大。明初轰动朝野的大案,即与《茶马法》有关。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6)

安庆公主剧照

明太祖朱元璋四女,封安庆公主。安庆公主大约出生1367年前后,电视剧《洪武大案》中称其是个秃头,其实这只是一种艺术效果。洪武十四年(1381),安庆公主下嫁欧阳伦。《明史列传第九》:“安庆公主,宁国公主妹。洪武十四年下嫁欧阳伦。伦颇不法。洪武末,茶禁方严,数遣私人贩茶出境,所至绎骚,虽大吏不敢问。有家奴周保者尤横,辄呼有司科民车至数十辆。过河桥巡检司,擅捶辱司吏。吏不堪,以闻。帝大怒,赐伦死,保等皆伏诛。”

欧阳伦(1356—1397),进士出身。洪武三十年(1397)欧阳伦“奉使至川、陕”。欧阳伦数次遣手下走私茶叶出境,从中谋取暴利。因为身份特殊,也没人敢举报。但是,欧阳伦做事没有底线,纵容家奴耍横使狠,数十辆“走私”车大摇大摆闯关拒检。兰县河桥司巡检税吏试图阻止,结果还挨了一顿胖揍。小吏不堪其辱,遂报告朝廷。朱元璋闻讯,大发雷霆:“朕才行一法,乃首坏之!”欧阳伦的人头,就么被砍了。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7)

清代茶引

清代的国情,较明代有根本性的改变。满清本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不需要从国外进口马匹,“茶马互市”不再具有原动力。但是,对外的茶叶贸易,反而更为重要。

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大幅攀升,茶叶贸易不再局限于周边国家;二是茶叶需求,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又完全是刚性的。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8)

肉食

对中国茶叶的刚性需求,与欧洲人的饮食习惯直接相关。欧洲人的饮食主要为面包与肉食,为酸性物质。茶叶为碱性物质,有利于欧洲人的消化,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也,也有利于减少疾病,有助于健康。此外,欧洲工业化的兴趣,产业工人增多。这做工跟种地不一样,一不留神就会出安全事故。具有兴奋作用的茶叶,也有利于安全成效的提高。

茶叶贸易的垄断性,让欧洲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据海外历史学家庄国土估算, 1700—1823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约输出5400万两白银到中国。1700—1840年间,欧洲及美国输往中国的白银,更是高达17000万两。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9)

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是一个特权公司,垄断了与中国的对外茶叶贸易。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其窃取中国的茶叶种植与制作技术。有了这两样,就可以不依赖中国了。

1848年9月,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英国植物学家福钧,前往中国窃取茶树及茶种。福钧雇用了王姓安徽休宁人等,在安徽休宁顺利获得13000株茶树苗和上万茶树种子,用沃德箱运抵上海,并成功转运印度。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10)

沃德箱

获得茶树及种子后,福钧开始窃取中国的制茶工艺。1849年,福钧在福建武夷山带走了几名制茶师。1851年,福钧又在中国茶区找到了8名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将他们带到印度。中国的制茶技艺,完全被窃获。

印度茶叶,由此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崛起,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自然迅速中结。史料显示,中国广州口岸出口茶叶占出口总货值的比重,1817—1833年间约在60%左右;到19世纪末,下降至30%以下;1905年,下降至11.2%;1913年,更降至8.4%。不仅如此,印度茶叶亦开始反销中国。

被西方窃取的中国制茶技术,中国人探索了上千年。几年工夫,就化为乌有。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11)

茶艺

古代中国,人们是怎样制茶并享用茶品的呢?古代文献中,常见“吃茶”“饮茶”之类的记载。“吃茶”,其实跟吃饭差不多;“饮茶”,则表明茶叶具有了饮料的属性。食用与饮用,是古人最基本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法,也是一度交替存在的。

茶叶最早的功用是药用的,为人解毒治病。“煎茶”与“煎中药”,比较相似。两汉之后,药用发展为普遍饮用。晋郭濮《尔雅注》:茶“可煮作羹饮”。这种“煮茶”跟现在的“煮菜”有点接近。唐宋时期,开始“淹茶”,即先制作茶饼,使用时捣成末状,用沸水冲泡,如同现在的“砖茶”。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12)

茶艺

现代常用的“泡茶”,出现最晚。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至洪武二十四年(1319)九月,上以重劳民力,摆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按茶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今人唯取初荫之精者,汲泉置鼐,一泡便啜,遂开千古敬饮之宗。”

明太祖朱元璋,有较强的民生意识,所以有了改革,但不等于是其发明。取茶芽制作茶叶,用沸水冲泡饮用,这种方法大约出现于宋末。由于官方的行为,明初开始流行和普及,这样一直传至今天。

古代茶王狠毒的故事(一包茶叶驸马丧命)(13)

绿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