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番外篇 水浒之纠结

最早与《水浒》结缘还是来自孙二娘的人肉包子。那时还小,尚未入学。父亲带我上街下馆子,端上来两碗像饺子一样的东西,咬开一看,里面是鲜红的肉馅,于是大惊!马上联想到刚听来的水浒故事,人肉包子!迟迟疑疑不敢下嘴,在父亲的催促下,也只是咬了咬那“饺子”的边。几次犹豫想提醒父亲,但看到父亲那若无其事的样子,只得作罢。父亲看我不吃,只得把那些“饺子”倒进他的碗里。最后,我饿着肚子,跟在父亲后面,在他的埋怨声中回家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有着“人肉馅“的东西叫馄饨,自然是懊恼万分。《水浒》让我的童年失去了一餐美味。

后来读《水浒》也是挺早的,也就是二三年级的岁数。那个年代的课外读物十分的稀少和珍贵,当从兄长的屋里翻出一套《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百二十回版)时便如获至宝。虽然识字不多,有些地方也只是看个囫囵吞枣,但仍是看得津津有味。常常是手不释卷一坐就是半天光景,以致对水浒各位好汉的事迹和结局耳熟能详,对好汉们的名讳绰号更是张嘴就来,一时傲娇于乡中小伙伴。

那时遇到不识、不懂的字句,直接望文生义并且按照“字念半边不为错”的法则去读,以致后来为纠正那些在脑海里已根深蒂固的错字、别字煞费了力气。前些年为此又特意购买了一套湖南教育出版社的《水浒传》。此书的最大特色就是无障碍阅读,编者在文中对大量难解的字词都给予了注音和解释。从而使我对一些字词的读音和理解得以溯本清源。

《水浒传》通常是一百二十回,书面署的都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的名字,这是因为施耐庵所写《水浒》只有七十回,仅到梁山英雄排座次。罗贯中狗尾续貂写了一部《征四寇》(亦叫《续水浒》)计五十回,里面的内容是梁山受招安,征辽国、打田虎、石庆、方腊,最后魂聚蓼儿洼。此中内容、艺术价值与前七十回相比自然是有着天壤之别。而出版社出版《水浒传》时为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就把两本书合二为一,故作者署名为两人。百二十回版本最大的硬伤就是时间,从两本书里面皇帝所下的诏书上的时间显示征四寇是完成不了的,于是有的出版社就拿掉了打田虎、石庆,只保留征辽国和打方腊,这样在时间上能够行得通,这就是一百回版本的《水浒传》。

罗贯中的后五十回宛如端出的一锅大杂烩放在《水浒》的盛宴之中。小时候每当看到梁山好汉受招安以及以后的悲惨结局,心情顿时就不好了,晴朗的天空在心中也变得阴暗不堪,郁闷至极,幼小的心灵备受打击。长大后才知道童年的心中阴影都是拜罗贯中所赐。罗贯中,你干嘛不好好写你的《三国演义》非得去续水浒?施公耐庵的成就岂是他人能够企及的!想到当年读水浒时受到的伤害,至今尤怨罗贯中。

梁山好汉从小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读《水浒》时却心生疑虑,很是纠结。那就是梁山好汉面对严刑拷打为什么没有像江姐、李玉和那样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都是屈打成招,认了罪状。比如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大堂之上竹片雨点地打下来后,便承认了盗窃财物;解珍解宝明明是被毛太公藏了自家打的老虎,在官府的拷打之下只得承认是抢掠财物;李逵被罗真人惩罚扔到了蓟州府,一顿痛打之后只得承认自己是“妖人李二”;卢俊义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晕三四次后只得违心承认私通梁山,此等事例不胜枚举(梁山好汉锒铛入狱者比比皆是)。小时候认为这可能是出于保存革命力量的需要,以此来说服自己。长大以后知道了,江姐、李玉和都是有革命信仰的人,自然不怕严刑拷打。梁山好汉在严刑之下没有坚持到最后,我猜测主要原因还是古代官府的严刑拷打都是照死打的,硬抗到底就极有可能会含冤离世。其实古语对此早已讲得很明白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这个“好汉”自然说的就是梁山好汉了。

高中同学中有猱进者对水浒亦是十分地喜好,但极走偏门,竟然能记住鲁智深禅杖多少斤,吴用石碣村买鱼多少条。在此等问题上我自愧弗如。那日这厮逞强与我放对,各说出三个梁山好汉的名字让对方一口答出其绰号。我自然是好生伺候,左挑右选,给出了三个最不起眼的梁山好汉,记得其中一个是玉幡竿孟康,我大获全胜。此战狠狠地打击了这厮的嚣张气焰。这厮倒也愿赌服输,老老实实地请了一场酒。

自从看了《金批水浒传》后,才明白以前看《水浒》只是看了个热闹,通过金圣叹的批语才明白了《水浒》的奇妙之处,更有拨开云雾之感。心中感慨,幸亏金圣叹生在《水浒》之后,若是生在《水浒》之前,又有谁人能深谙《水浒》如此?有金圣叹其人乃是施耐庵与《水浒》之幸,更是水浒爱好者之幸!

家中还有一套《古本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所不同的是后五十回。写的是自英雄排座次之后,梁山好汉未有招安,一直斗争到底,最后一回天降惊雷击毁石碣。既称古本,编者喻义此书为金圣叹所指的古本水浒,作者为施耐庵一人。此书于民国出版过,只不过当时印刷仅1500份,影响很小,很多人不知。以致鲁迅、胡适这些大家在评论《水浒》时均未提到该书,很是遗憾。此书也错失一次被这些文学家鉴定的机会。此书的后五十回比罗贯中强加给《水浒》的续篇要好看,也很是热闹,前面的人物形象在后五十回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但在此古本中却不见前七十回中诸如林冲风雪山庙中的景物描写、武松杀嫂祭兄那回中的跌宕起伏、王婆说风情的层层推进、潘巧云看佛牙时的步步深入等等入微细致的经典式描写,很难说服自己相信此后五十回也是出自施耐庵之手。极有可能是一位高手的续作吧。

不纠结且看个痛快,只要不似罗贯中就好!

水浒番外篇 水浒之纠结(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