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直言释义

民众没有敬服刑罚的权威,那么众人的威势就会来临。不要轻视人们的安存之地,不可榨迫人们的生养。正是因为没有逼迫,所以没有镇压。因而圣人觉明本真而没有自我显露;用恩惠普及天下而没有自我看重。因此远去自我获取本真。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道德经第七十二章(1)

直言理解

权威的力量一部分来自至高意志的投射,即信仰的文明意识,能把自身与他人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映射到缔造者身上,使其成为支配自身的权力意志,而另一部分来于自然的至强威力,即毁坏的惩罚意识,能使人自然团聚在避难处远观的敬畏力量,同时生出隔离的超越意识,在面对灾后环境的重建思维,认识灾难痕迹的反观智慧,这就构建出震慑自身的威力意志。因此威力是不稳固的,它固然可以发挥出惩罚的力量,使人受到一时的刑伤,同时让他人产生敬畏之心,但这敬畏是超越主体的远观,因而还是会有人逾越界限来达到主客观统一的体验,甚至通过反观来避免刑罚,也就是说威力可以被反观重建以至于超越,简而言之,威力能被个体颠覆。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道德经第七十二章(2)

权力是众人的连接关系所赋予的,不能维持这种关系,自然就会被颠覆,这种颠覆必须由众多群体来完成,单靠个体是无法完成的,历来的动乱都是在一种新的民众关系中发起,众多磨灭威力意识的群体在共有的至高意志组织下反叛现有的权力关系,这就是团体的威势,因此想要维护现有的权威结构,关键不在刑罚的威力,而在于上下的群体关系。越是轻视下处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是压迫攫取下处的利益,就越是加快权力关系的破裂,故而想要长久维系上下的权力关系,就不能漂浮云端,一味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压迫,不然就算想要通过威力来震慑,也无法避免关系的破裂和上下的分离,只有深入下层,从下层的角度来思考,使其得到最大的生养,才能让这种关系长存。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道德经第七十二章(3)

上下只有一线之隔,权力破裂就会翻转,赋予的多数群体在什么位置,权力就在什么位置,所以善下才能无争推上。圣人明会本真之处,知晓万物归所,天道与之呼应,虽然素朴而没有外显的光辉,却处处引人注目,没有刻意的言语,却处处得到万物的阐发,人们自然靠近簇拥,他们是在拥护圣人吗?他们是在靠近本真,自己遮蔽的本真,这样建立起来的关系永世长存,这就是道与众人的关系。圣人不断散发柔善的恩泽,行为在万事初端消隐无为,恩惠普世如天地玄德,没有自我看重和夸耀,却被众人看重,这就是纯粹的无我,已然化入万物之中。

结语

大威无畏,居生其威。知爱无厌,去我取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