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没有神化(关羽是如何被神化的)

[摘要]关羽受到的称号全衔共二十六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比历史上的任何帝皇都多为什么后人对他的崇拜这样热狂?谁也说不清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关羽为什么没有神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关羽为什么没有神化(关羽是如何被神化的)

关羽为什么没有神化

[摘要]关羽受到的称号全衔共二十六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比历史上的任何帝皇都多。为什么后人对他的崇拜这样热狂?谁也说不清楚。

本文摘自《三国谈心录》,金性尧 著,北京出版社,2015年9月

关壮缪

关羽之谥

关羽骄矜刚烈,因此而自大轻敌,尝到败绩,死后谥曰“壮缪”。根据谥法:“武而不遂、死于原野曰壮;名与实乖曰缪。”可谓名副其实,后世把关羽神化,并认为“缪”与“穆”通,是一种关谥,这完全是曲解。

蜀汉臣子之谥,刘备时只有法正一人,谥翼侯。刘禅时,诸葛亮、蒋琬、费祎皆有谥。关羽则追谥“壮缪”,缪非美谥,因而引起后人纷纷议论,有的感到奇怪,蜀汉何以给他这个谥法?有的以为缪与穆通,穆为美谥。这是因为后人已把关羽偶像化了,已被尊为关帝关圣了,觉得这样的谥法不应用在关羽身上,也有些抱不平的意思。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二十二云:“公于后主景耀三年追谥壮缪侯。宋徽宗崇宁元年,追封忠直公。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宣和二年,又封义勇武安王。高宗建炎二年,加封壮缪武安王。淳熙十四年,加封为英济王。敕曰:‘生立大节,与天地而并传,殁为明神,并古今而不朽。可特封壮缪义勇武安王。’本朝万历四十二年秋,奉旨晋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大帝真君。”

这里可以看出,对关羽封号的升格,始于北宋末期,但壮缪之谥仍未更改,徽宗虽崇道教,但尚未将关羽染上道教色彩,至万历时则成为道教人物。但在南朝时,关羽又已成为佛教的伽蓝神,所以有些关羽塑像,就很像伽蓝神。其实如真的出于尊敬,则以伏魔大帝、天尊、伽蓝神等封云长,恰巧倒是亵渎,如孔子所谓怪力乱神。云长的生平大节,恐还是始终忠于故主的国士之风。

清人用兵,颇得力于《三国演义》,尤崇拜关羽,玉泉显灵之说,明清士大夫亦所乐道。王氏《东华录》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上谕云:“关帝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臣所谥,并非佳名,陈寿又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有私见,遂亦不为论定,岂得为公?从前世祖章皇帝曾经降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盛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灵佑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义烈忠诚,海内咸知敬礼,而正史犹存旧谥,阴寓讥评,非所以传信万世。今当钞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旧习,所有志中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第本传相沿日久,民间所行必广,自属难于更易,着交武英殿将此旨刊载卷末,用垂久远。其官版及内府陈设书籍,,并着改刊此旨,一体增入。钦此。”

易代改谥,本亦寻常,有的由美谥改为丑谥(如秦桧),但已著录在正史上的原谥,怎么能够擅改?这其实是乾隆君臣的无知妄作,如同暴发户的增饰古玩。其次,将前代一个武臣称之为“大帝”,这主意如果出于普通文士而又在文纲森严之际,岂不又会大祸临门?关羽身后,也不知何以有此运气,竟成儒释道三门争附之红神,难怪舞台上要用红生来饰演了。

关羽为人,刚愎傲慢,陆逊就对吕蒙说:“羽矜其骄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耽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这时正值吕蒙患病,便由陆逊致书于羽,以激关羽抗曹,书中盛称羽之武业,自己却极为谦卑,末云:“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这时陆逊尚未著名,羽览书后,就无所疑忌。卢弼《三国志集解》曰:“句句是推奖以骄之,卑屈以玩之。”又曰:“吕蒙、陆逊皆以术谲羽,而骄矜之武夫,遂堕其术中矣。惜哉!”于是中计被杀(擒关羽者为潘璋部下司马马忠)。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曾严词责备关羽:“吴蜀之好不终,关羽以死,荆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国之离,无忌而急于篡,关羽安能逃其责哉?”又曰:“关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而卒至于败亡,昭烈之骄之也,私之也,非将将之道也。”所谓“私之也”,即指旧时“同起之恩私”。

关羽轻敌败绩的经历及其性行的骄矜刚烈,蜀中诸臣自然知道,《三国志》也称为虎臣、国士。谥法:武而不遂、死于原野曰壮,名与实乖曰缪,所以谥为壮缪,还是恰当的。穆是美谥,而缪非美谥。古籍中的缪字也通穆,谥法则不可通。如果用宋以来对待关羽的那种着魔似的态度而评其谥,那当然是委屈了。

关羽的神化之路

关羽没有写过什么文字,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钱谦益却编出《汉寿亭侯关公全集》,冒辟疆与董小宛走避兵祸时,也屡求关羽护佑。随着历史的演变、政治意识形态的介入,关羽摇身一变,神力无边。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他对历史并没有什么贡献,也没有留下什么诗文,但他受到后人的崇拜,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他受到的称号全衔共二十六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比历史上的任何帝皇都多,只有入关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才比他多一个字。为什么后人对他的崇拜这样热狂?谁也说不清楚。这人就是关羽。

四海之内,佛寺之外,供奉历代文臣武将的祠庙,最多的莫过于关庙。后世常以关岳并称,关只效忠一姓,岳则抗御异族;关作战阵亡,亦因其骄傲刚愎之故,岳则含冤而死。岳之事迹固高出于关,而岳庙却不如关庙之多。以蜀汉而论,诸葛亮的功绩远胜于关羽,而丞相祠堂更不如关帝庙之多。徐渭《蜀汉关侯祠记》有云:关侯之神与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祀孔子者止郡县而已,关庙则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妇女儿童,亦踊跃趋拜。

杜甫《奉寄章十侍御》有“湘西不得归关羽”句,犹直呼其名,宋人注云“此人所讳者”,可见唐人对关羽并不尊敬,李白到过关羽军威所播的荆襄等地区,就没有咏关羽的诗。刘禹锡有《汉寿城春望》七律,题下注云“古荆州刺史治亭,其下有子胥庙兼楚王故坟”,也没有涉及关羽。

关羽以勇武著称,但后人常将关张并提,如李商隐《筹笔驿》的“关张无命欲何如”,崔道融《过隆中》的“可怜蜀国关张后”。郎士元《关羽祠送荆员外还荆州》,也是直呼其名,诗云:“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称为将军,倒是最符合关羽原来身份。郎诗当作于郢州(今湖北钟祥),也说明德宗时湖北已有关祠。周瑜曾密疏孙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这是同时代人的关、张并称。

关羽的神化,当是始于宋代,王世贞《龙子求画关将军四事图》云:“宋政和中,解州解池盐至期而败,课辍不登,帝召虚静张真人询之,曰:‘此蚩尤神暴也。’帝曰:‘谁能胜之?’曰:‘臣以委直日关帅可也。’已而池平若镜,盐复课矣,乃拜崇宁真君。”

在这之前,对关羽自必已有种种神怪的传说,否则,张真人为什么会想到“关帅”?徽宗又是虔诚的道教徒,于是而有“崇宁真君”之号,道教符箓便称为馘魔上将。到了元代,又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关汉卿本人恰巧也姓关,他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的杂剧,对当时处于元人铁蹄下的汉族人民自必激起浩荡的波澜,而《三国演义》的原始作者罗贯中也是生活在元代。戏剧小说的传布,固然能够深入民间,道教势力的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换言之,关羽是道教人物而非佛教或儒家人物,《三国演义》便是富于道教色彩,《水浒传》也是如此,王世贞所谓“迹故主于一锥莫立之地”,尤易为丧乱之际的人民所推心。

旧时演关戏,报名时因避讳而自称关某,甚至有自称关公的,就像草台班演包拯戏自称“臣包老爷见驾”一样。演《走麦城》时,剧场还用大铜炉烧檀香、焚纸马,电灯套上绿纸,使场子阴森森的,空气神秘紧张,仿佛丧家在开吊。清代一度禁演关戏,最荒唐的是,乾隆时竟将关羽的原谥“壮缪”,在殿版《三国志》中改为忠义侯。“缪”通“穆”,武功不成曰穆(岳飞谥武穆,原意也是为此),原非美谥。易代改谥,原无不可,但怎么可以将书中的原谥妄改呢?

清人在关外的祖先,因熟读《三国演义》而得用兵之妙,故对关羽尤为崇拜,可是《说岳传》却在禁毁之列,因为清人原为女真系统,在关外时一度自称“后金”,岳飞力主抗金,因而犯忌。

关羽爱读《左传》,却不喜士大夫,而士大夫却竞相谀颂夸饰,例如他的生年,正史上未载,至今尚不知道他被袭杀时是几岁,但袁中道《珂雪斋集》卷六,有题为《五月十三日玉泉道中此日为关公诞日》的诗,居然连他的生日也知道了。钱谦益还编刻过《汉寿亭侯关公全集》,关羽何曾写过什么文字?据钱氏说,因“辛丑盗役之来,突遭焚如,赖关公之灵佑,得以不死”,于是觉得“辛丑八十以还之年,皆非大帝所赐乎,此不肖发愿厘正大帝集,以仰答神庥者所以不容一日缓”。(《致周亮工书》)牧斋原不失为通儒,这件事似欲与三家村学究、玄妙观老道争胜,实在令人骇怪。冒辟疆在与董小宛避兵祸时,也屡求关羽护佑,皆见关帝的魔力足以惑通儒名士。

钱、冒皆曾得一代红颜,使我想起关羽也有一件夺艳疑案:《三国志·关羽传》的裴注中,记曹操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时,“关羽启公(指曹操),布使(者)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不自安”是否妒忌拈酸之意?)

这段注文写得很含糊,好像关羽要乞娶的是吕布之妻,胡应麟《庄岳委谈》即有此误会。实则为秦宜禄之妻杜氏,《魏志》有生沛穆王曹林的杜夫人,或即其人。

此事颇出后人意外,似乎英雄必爱美人,因而有关羽好色之说。近读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中有云:“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于濮阳。时秦宜禄为布求救于张杨(字稚叔,河内太守),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意思是明白了,关羽欲纳娶的是秦宜禄之妻,但“妻无子”三字却很费解,如按照字面理解:关羽因为自己之妻未生儿子,所以想纳杜氏生子。

但关羽传中明明记载有两个儿子,一为关平,和关羽同时被孙吴所杀,一为关兴,关羽死后袭爵,深为诸葛亮器重,怎么说是“妻无子”呢?也不可能理解为围吕布时关妻尚未生子。赵一清曾说:“此裴世期(松之)所谓底下(低下)之书,何足据乎?孟德自取其妻,乃欲以之诬污贤者哉?”(引自卢弼《三国志集解》)这推测也有道理,再就关羽平生和性格观察,也不大符合。

关羽是武臣,其时又当天下大乱,他要纳异色,事亦寻常,只是本来不是他干的事,却不能算在他名上。

《吕布传》引《英雄记》云:“布被擒时,对曹操说:‘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所以吕布妻深怨吕布,曾有“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之语。吕布好色,原在意料之中,关羽夺艳,或尚属疑案。

《三国谈心录》,金性尧 著,北京出版社,2015年9月

《三国谈心录》图书简介

本书对三国前后一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点评,包括“曹操心事”“三国风云”“绝代美女”三大部分。作者史力深厚,根植于“论从史出”的传统,所谈又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题目,于细微处着墨,却总能涉笔成趣,评品古今得失。

(本文为腾讯文化签约的合作方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