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

嵊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个有着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大家都知道,嵊州古称“剡”,又叫“剡城”,但未必知道,“剡”字其实有好几种读音,也有好几种含义。今天,小D就带你去探一下究竟……

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1)

作为嵊州人,你知道“剡”字的来历吗?

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2)

作者 碎玉

嵊州古称剡中、剡县,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字典——汉代学者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就收有剡字。

篆书的剡就是两火一刀,解曰:锐利也。从刀炎声。《古汉语字典》查得剡字亦读Yan ,解曰:1. 尖、锐利;2. 削;3. 举起。而在《辞海》中,剡,一为读Yan,解1. 2 .大致与《古汉语字典》同;解3. 则通“焰”。二为读Shan,即是地(溪)名,剡县、剡溪。

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3)

摄影:周丽娟

读作Yan时,也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起源于秦人祖先发源地甘肃西和县、礼县境内,相传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以国为姓,剡姓遂分封而来。剡姓多分布于北方,今主要分布在甘肃陇南西和县境内,此外甘肃徽县、宁县和陕西、山西、河北、宁夏、新疆部分地区均有此姓氏分布。南方并不多见,古籍《陈留风俗传》对此姓有记载,其它古籍很少涉及,该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我国珍稀姓氏。

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4)

剡读作Yan时,还是古代五射之一。所谓“五射”指的是五种射技,分别为:白矢、参连、剡(yǎn)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读作Shan时,为专有地名,主要集中使用在今浙江嵊州,如剡中、剡山、剡城、剡溪、剡源、剡北、剡界岭等等。此外,在嵊州方言中,“剡”读作Shan时还可用作物品的名词,例如撬石凿岩洞的工具,即短钢钎,方言中叫“剡子”。“剡子”主要用于采石时凿出一个深洞,用于塞进炸药。“剡子”粹火叫“煎剡子”。

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5)

在嵊州方言中,剡字其实还保留着别的音义,如字还可读tan,用作动词。例: 剡毛竹(意为用火烧烤使竹易变形,加工竹制品常用方法)、这片荒山剡掉哉(意为用火烧荒)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越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音意同“肉”)。根据字义,“断竹”或许应当记作“剡tan竹”,即制弓;“续竹”当为作箭。

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6)

摄影:黄君毅

本人非专门研读文字,而流行的字典、辞典乃至《辞海》皆无剡字可读tan的依据,似乎不足为凭、不足为信。不过《康熙字典》中有解说:“又剡覃音义同。《詩·小雅》以我覃耜。《张衡·东京赋》介驭间以剡耜。”即是说“剡、覃音义同”。此“剡”可读为“覃tan”音。

剡字系形声字,从刀,炎声。而带“炎”的其他字音又如何读呢?

以古通“剡”的掞字为例,读yan声时,其义为削尖、艳等;读为Shan时,其义为铺、展等。而掞字在嵊州方言中仍保留着tan音,意为涂抹、装扮。如:掞胭脂(装扮、化妆)、脸孔掞得像花猫猫(戏称脸脏)、掞花鼻头(嵊俗言,意为自取其辱) 。

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7)

摄影:周明东

其它带“炎”字的如郯、谈、锬、毯、痰、淡等,也均读作tan。而读作Yan的似乎只有琰、焱等很少的几个,因此推测,带“炎”的字本音或许就该读tan吧!

嵊州话字典(作为嵊州人你知道)(8)

至于“剡章”,并非削牍写成奏章,而是当时多用剡县所产之纸(剡藤纸)写成的奏章,后泛指写奏章。“剡荐”也同样是因多用剡县所产之纸写成的举荐书而约定俗成之说。

还有“剡麻”、“剡茗”之类,多指剡县所产之物。

来源:嵊州新闻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