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人生意义(为何喜欢读王小波)

乏味的时候,我喜欢读王小波。

枕边有一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睡前醒来必看数页。王小波的文章意向与余杰的文章相似,都是自由性情的表达,从不遮遮掩掩,很适合自由不愿受束缚的性情中人。

从语言表达上,显然王小波的语言更拖沓冗长一些,但是思想明确,以艺术美来批判现实主义,反对愚蠢思想。

他曾在文字中叙述过他在云南当知青的事情,那些为了抓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下令知青整天开垦挖渠、背重负荷的繁重体力,累死累活后反而更吃得,王小波说这些无用的苦力不但把人折磨得像牲口,而且更浪费粮食,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写到这里,先让我笑上几串,哈哈......

王小波幽默风趣而又细腻平和的文风,像真实的与读者面对面一样戏谑似的摆龙门阵,拉家常,不得不令人心生愉悦和放松。

王小波的人生意义(为何喜欢读王小波)(1)

毕业那几年,无聊时我就爱看余杰的《铁屋的呐喊》,很是带劲。余杰的文字精湛,但也尖锐激烈,直扛扛把人说得哑口无言,没有回旋的余地。如他的一篇《我来剥钱穆的皮》,余杰在痛骂钱先生"曲学阿谀"之后,复又称其为"奴才"。这等谩骂口吻,颇有人生攻击的微词,曾一时文坛硝烟四起,互文抵驳。但以理服人的批评之道,有识之士都觉得酷爽,没人会太在意。

王小波是70.80后的记忆,这个年龄层的人也更喜欢他。他的作品,都是改革前后发生的一些生活印迹,被束缚或是被封存的思想和记忆,在王小波自由奔放的灵魂鼓舞下,重又焕然一新,让新的活跃的思想得以释放,让崩紧的神经尽情放松。让王小波尽情为你捅开那层隔在人们面前的窗户纸,让你尽情看个够。

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而且能够让不同经历、不同年纪的人喜欢,无疑他的作品是有价值和活力的,他的自由的思想和作品传达的真善美,是经得起时间验证的,是时代紧缺的自由和思想,启迪着人们的心灵,是现实社会需要的。

王小波的人生意义(为何喜欢读王小波)(2)

从王小波的作品长盛不衰的原因来看,我们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无疑是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敢于充破时代的栅栏往前奔跑。

王小波作品所虚构的艺术美,以及通过作品对现实主义的批判,和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文学艺术和世界文化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没有一个诺贝尔证书来证明这一点,但他的作品今天还能被人喜欢,就是时间的证明。

王小波推祟罗素、萧伯纳的思想和意念,他反对思想的愚蠢,活跃明辨是非曲直的自由思想,有一双追求幸福本源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王小波的人生意义(为何喜欢读王小波)(3)

他总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屌二朗当的外表形象,却又不乏真知灼见和细腻的情感,热情而又克制自律的文人雅士,敢于打破常规接受新事物的自由思想者。他豪无遮遮掩掩,尽情展示那个真实的王小波,这恐怕才是读者喜欢他的原因。

王小波说,人只要争得了论是非的权力,他已经不战而胜了。论是非的目的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有趣的事儿,而不是大众生活里那些无聊的张家长李家短的婆婆妈妈。

王小波追求的论是非,是追求的是非曲直和真善美,是上帝赋予人的本能和自由,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权利。他想弄明白道理,发现有趣的事物,不想被假象阻拦。他想申明的是一种态度和自由的思想。

不管是过去或未来,或是无论哪个时代,王小波自由奔放的思想理念,传达的艺术美和真善美,仍是人们追求和津津乐道的话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