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

龙是怎样一种生物?

它是何时如何出现的?

我们现在所见的龙最初是什么样子?

在长久的历史文化变迁中它又经历着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意涵?

它是否真实地存在过……

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哪什么是龙?

理解这个抽象虚幻的概念,从文字的角度可更形象直观地切入——感谢祖先创造的文字—— “象形”的造字法在这儿真可帮我们个大忙。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1)

甲骨文、金文的龙字

因为中国文字发展的延续性与连续性,我们可以确知“龙”字在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出现。甲骨文与金文龙字造字依据“六书”中的“象形”,即龙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许慎《说文解字》序)而来,其所象应当就是当时人心中的“龙”形。让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形象。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2)

通过字形可以知道甲骨文时期的龙字造型多变不统一的(随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甲骨文龙字字形据统计可能多至七十余种),但它们仍都明显呈现动物的形态,具有共同的特点:体长且曲,大头张口,多数有角(有的可能还有足)。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3)

商代龙的形象

根据卜辞辞例判断,龙字在甲骨文中的含义有如下几个:

1 神祇名。如辞例“……壬寅卜,宾贞,若。兹不雨,帝隹兹邑,龙不若。王占曰,帝 兹邑,龙不若。”(大意是向龙卜问未来天气的晴雨状况)

2 “龙甲”。是殷先祖谥号。如辞例“……卜, 贞,御妇好于龙甲。”

3 方国名称。如辞例“贞勿乎妇妌伐龙方”。

4 某种祸患或疾病(或释为疾病的好转)。辞例如“……乙巳卜, 贞,有疒,身不其龙。”“……夬贞,妇好龙”等。(徐仲舒主编:《甲骨文字典》)

从文字留下的信息可知,龙在商代即已存在。而且,在当时重要的甲骨巫占中,曾记录下商人向它卜问晴雨、请求预示信息和灾祥,或就其本意引申以命名祖先、重要的方国。商代的龙可能是一种长身、卷曲,张口,头上有角(耳)也可能有足,关系着殷人生活与命运、具有神性的动物。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4)

西周玉龙

龙在商代卜辞之后的文字记录中也不断出现,但大都是对龙的生态进行描述,少有谈到龙具体的长相。如最早的《周易》(古代占筮书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但实际内容的萌芽可能在殷周之际)“乾卦第一”:“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撄)(接触、触碰)之者则必杀人。”战国的韩非子说龙又是种可以被人驾驭供人骑乘的动物(虫、蛇)。《管子・水地》说:“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5)

战国龙形佩

西汉刘向《说苑・辨物》对龙生态特性的描述更神奇:“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高乎其着也。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章,虚无则精以知,动作则灵以化。”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6)

汉代玉龙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中以此为做蓝本,说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龙看起来像是一种具有类似爬虫特征(类似冬眠)、富于变化的神性的动物。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7)

六朝青铜龙首三足鐎斗局部

对龙具体样貌的记载,出自宋代罗愿的《尔雅翼・释龙》,按他的说法,龙的长相具体了不少——有 “九似”,即龙的身体各部分分别相像于9种动物的相应部位——角像鹿角、头像骆驼、眼睛像兔、脖颈似蛇、腹(躯体)似蜃(一指蛤贝类,另一个解释是龙的一种)、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之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重提龙“九似”的形象,据称是转引东汉王符的说法。与罗愿定义相比,除了排列顺序稍有不同外基本一致,只是李时珍转引王符的形容还多了一句,“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8)

宋洛神赋局部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9)

宋 墨龙图

宋代罗愿所定义的龙正与宋画中龙的形象一致,可见历代对龙的定义是逐渐具体起来,而“九似”的形象应是对较晚时期龙形象的描述才对。

龙在哪里呢(什么是龙)(10)

唐代金行龙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学者们给龙下了一个定义:龙是出现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长身、大口、大多数有角和足,具有莫测变化的神性动物。事实上考古所发现的早期龙纹及龙的造型也基本是依此来判定析出的。从商代文字、玉器、鼎彝上的确存在的龙的形象,到宋代稍显夸张的多种动物综合式的神奇描述之间,虽然定义的共性皆在,但形象上仍有很大落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边结合有形的考古发现回溯牵连,一边从龙原初时的意涵及其后的发展轨迹慢慢梳理,这看似波谲云诡的龙,其实也自有它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