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8章论德(下篇德经)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释】

①上士:上等的士人,指资质上乘的人。

②亡:通“忘”,遗忘。

③建言:立言的人。

④纇:不平。

⑤建:通“健”,健康,刚健。

⑥偷:偷懒,懒惰。

⑦渝:污秽,浑浊。

⑧辱:污黑。

⑨隅:棱角,角落。。

⑩希声:无声。

11贷:借贷,引申为施与、帮助。

【解析】

资质上乘的人听了“道”之后,就去努力实践;资质普通的人听了“道”之后,或者记得或者遗忘;资质较差的人听了“道”之后,就会哈哈大笑。如果不被理解不了的人嘲笑了,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所以,立言的人曾这样说:

光明的“道”好像幽暗不明,前进的“道”好像在后退,平坦的“道”好像是坎坷的。

崇高就如同低俗,广博就如同缺少,刚健就如同懒惰,质朴就如同污秽。

洁白反而类似于污黑,方正好像没有棱角,最宝贵的器皿总是最后才完全成型。

最大的声音是悄然无声,最大的物象是没有形状,而大的道路则一直幽隐难见。

只有“道”,善于帮助一切,成就万物。

所有的比喻都是为了描述“道”,“道”究竟是什么样子?总之,一定不会是表面的样子,因为它玄妙异常。只有纸质较差的人才只看表面,而虚假的表面往往与真实的内在大相径庭,所以 那些看不清“道”的人才会认为“道”也就是那么回事,甚至非常可笑。

【名家注解】

河上公:

上士闻道,自勤苦竭力而行之。中士闻道,治身以长存,治国以太平,欣然而存之。退见财色荣誉,惑于情欲,而复亡之也。下士贪狠多欲,见道柔弱,谓之恐惧,见道质朴,谓之鄙陋,故大笑之。不为下士所笑,不足以名为道。

建,设也。设言以有道,当如下句。

明道之人,若闇昧无所见。进取道者,若退不及。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别殊,若多比类也。

上德之人若深谷,不耻垢浊也。德行广大之人,若愚顽不足也。建设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虚也。质朴之人,若五色有渝浅不明也。

大洁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大方正之人,无委屈廉隅。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大音犹雷霆,待时而动,喻当爱气希言也。大法象之人,质朴无形容。道潜隐,使人无能指名也。

成,就也。言道善禀贷人精气,且成就之也。

道德经第28章论德(下篇德经)(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