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企业发展的路径(企业未来的方向你预测到了吗)

现任华为运营商资深顾问的喻建华说,当今时代,发展变化迅速,有些地方的发展速度快得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未来企业发展的路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未来企业发展的路径(企业未来的方向你预测到了吗)

未来企业发展的路径

现任华为运营商资深顾问的喻建华说,当今时代,发展变化迅速,有些地方的发展速度快得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刚改革开放时,年轻人的梦想是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到后来变成了新三样: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后来,新三样又变成了汽车、计算机、住房。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国直接从农业社会奔向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时代前进的脚步停不下来,信息化仿佛就在昨天,数字化的洪流又滚滚而来。

在这样的科技变革面前,人们产生许多困惑,例如:

·什么是企业数字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有什么不同?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如何保护企业的数据资产和信息安全?

·行业标杆企业,如平安、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是怎样做数字化转型的?

人们迫切地希望在大变革的时代中,拨开迷雾,洞察到一条通向未来的比较明晰的道路。在《从1到X:数字化转型实战》这本书中,作者喻建华结合自己的思考,把当下主流的各种想法整理出来,并呈现给我们。

01数字化的起源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同一层次的思维,解决不了在同一层次上产生的问题。

将这句话运用到数字化转型上,就要求我们在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时,不要拘泥于固有思维,执着于原有的认知边界,更不要沦陷在对技术的畏惧里不能自拔。要跳出传统思维的边界,去挑战更加本质的假设和制约,从而让自己的认知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困扰你的难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比如说,数字从何而来,数据赋能的本质是什么?

数,是人类对于实体世界的一种量化的认知方式。也就是说,数是实体世界的各种模拟量,通过量化采样后形成数字空间的一个投射。实体世界的数量是连续的,一般可以用实数来表示,称为模拟量。而计算机中的数字空间的数量是离散的,一般用整数或小数来表示,称为数字量。

数据的本质是其中包含的有效信息降低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古埃及人利用数据准确地预测每年尼罗河的泛滥时间,从而去规划合适的播种季节,取得农田和果园的丰收。

祖冲之帮助宋孝武帝制定了《大明历》,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排。

2016年,劳斯莱斯的数字化发动机,更是实现了软件与实体的完美结合,也让大家对企业数字化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

数字化一方面带来的是业务的变革;另一方面是通过重构(Refactoring)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绩衡量方式,激发员工的创业与创新热情,打开员工上升的空间,为企业和员工的个人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02数字化企业的7个特征

第一,数字化企业是拥抱变化,比如平安提出,以客户需求的演进为核心,积极主动地感知市场变化,通过客户需求的演进来驱动解决方案和产品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使用场景,提高用户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

第二,数字化企业具有一种敏捷文化。比如青岛海尔,鼓励员工拥有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积极的做事方式,更加主动地去领取任务。由于需求被设计成容易度量和感知的用户故事(User Story),员工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工作的价值,从而更容易受到成就感的激励。

第三,数字化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具有网络协同特征。传统企业是以数据隔离和单域优化为特征的。也就是说,在传统企业中,由于部门条块分割,以及存在多个独立软件供应商(ISV)提供的软件系统,从而在企业内部存在“多云不协同”的问题。信息化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只能帮助企业提高局部的效率。

华为通过自己设计的罗马(ROMA)平台实现了多云协同,“罗马”的含义是条条道路通罗马,R指关联性,O指开放,M指多云互联,A指任意连接。IT系统(云和网络)通过多云协同,形成了云网一体的平台化架构。企业通过数据的流动,实现网络化的内外协同,进而实现对客户的“全球等距离”远程触达。

第四,数字化企业在新增业务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主营业务也实现了操作技术(OT)和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融合,使其成为新型的OICT企业。与此同时,主营业务也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能够进行跨界(Cross-border)投资,开展跨界业务,建立跨界生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互联网公司的整合。

第五,从业务决策方式来看,传统企业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小样本数据及相对简单的线性预测,来做出各种业务的决策。

而腾讯、今日头条等企业由于有了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能力,便可通过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更加精准的业务认知。依托大数据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颠覆了传统的专家判断,大大提高了业务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线上融合线下的企业智慧运营中心(Intelligence Operation Center,IOC)。

第六,从服务客户的界面来看,传统企业由于人手有限,只能优先服务少数大客户,“傍大款,搭大船”,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成本效率。而数量庞大的中小客户、年轻客户、小微企业的需求往往只能被忽视。

而有一类企业恰恰相反,由于智能化的AI加持,数字化企业可以服务数量庞大的中小客户和年轻客户群体,保障了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客户服务能够跟随时代,做到个性化、自助化、社交化。大客户的服务品质同样能够得到保障。

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是以自动化流水线为特征。而如西门子、ABB等数字化企业则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应用为特征,通过智能化(现阶段也称为超级自动化)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七,传统企业的IT部门一般都在扮演辅助者的角色,而数字化企业里面的IT部门不再是辅助性的部门,而是关键的赋能部门。数字化企业里面的IT部门不但要实现一切业务的数字化,而且要实现一切数字的业务化。不但要做好IT部门自身的事情,而且要去赋能其他业务部门。

03数字化转型实施路线图

华为设计了数字化转型的“V”字路线图。V模型的根本目标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用数字化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V模型由6个字母组成,分别是C、B、A、C、B、A,代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6个步骤。

第一个字母C是指用户Customer。

第二个字母B代表业务Business。

第三个字母A是指架构Architecture。

第四个字母C是指云(Cloud)。

第五个字母B是指大数据Big Data。

第六个字母A是指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从华为数字化转型的“V模型”中可以看到,左边的浅色正三角代表企业在物理空间所做的转变,而右边的深色倒三角则代表企业在虚拟空间所做的转变。以数字化作为驱动力,使得企业业务增长的能力,从物理世界逐渐转移到了数字化的虚拟世界,直至两个世界基本对等。

步骤一:以用户为中心,聚焦用户体验

步骤二:回归业务,流程与IT相互促进

步骤三:架构牵引,实现多云协同

要实现多云协同为数据赋能,先要消除IT赋能的3个痛点:一是数据不能互通;二是数据存放的安全性;三是数据如何变现。

为此,提出了重构企业IT系统的三大价值主张:通、存、用。

步骤四:上云,延伸企业的运营空间

云计算就是要让人们像插电一样,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随时随地方便地享受信息服务。

云计算采用了虚拟化的资源池技术,运用“摩尔定律”(Moore’s Law),提高了IT资源的利用效率。云计算与通信网络的融合,延伸了企业的运营空间。

步骤五:用数,一切数据业务化

步骤六:赋智,以智能化带动商业敏捷

未来企业服务的对象,将从“三高”人群转向“三新”人群。“三高”人群在这里是指高收入、高年龄、高消费人群,而“三新”人群则是指新时代的人、对新技术感兴趣的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用户的数量将会变得非常庞大。

04数字化管理策略

数字化转型必须为用户创造价值,必须回归业务,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共识。数字化赋能是以创新和价值创造行为驱动企业发展。为此,企业在转型思路上应该先人后事,通过组织柔性化,以及员工之间的心智协同,来激活组织和员工,应对未来的各种“黑天鹅”事件,在大致正确的方向上让组织充满活力。

企业数字化的动能源于数据。而数据的服务对象是人(客户),数据业务的创造者也是人(员工),在员工与机器(或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中,员工的作用依然是第一位的。在数字化时代,员工依然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正如《天下无贼》电影中葛优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企业中真正面对客户的,大部分还是企业的员工。企业中负责创新数据业务、创建数据模型、优化用户体验的,仍然是企业的员工。

05从1到X的跨越,突破增长“瓶颈”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企业有很多现实的选择。现实是确定的“1”,而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X”。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那么,在数字化的大潮下,企业未来的路在何方呢?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在《从1到X:数字化转型实战》这本书中已给出了答案,等待你来揭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