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白居易简介(渭南故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又自号醉吟先生唐代华州下邽县(今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省新郑县,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逝世于河南洛阳,葬于洛阳龙门的香山,享年75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宿州白居易简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宿州白居易简介(渭南故事白居易)

宿州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又自号醉吟先生。唐代华州下邽县(今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省新郑县,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逝世于河南洛阳,葬于洛阳龙门的香山,享年75岁。

白居易祖籍太原,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此后,下邽就是白居易心中的故乡。母亲去世后,白居易扶母亲灵柩回归故里下邽县义津乡津贤里金氏村(今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香山大道东端),为母丁忧(守孝)三年。

讲到这里,有的观众可能会问,特别是下邽镇的乡党们会问,我们下邽镇不是“三贤故里”么?白居易故里咋跑到“经开区”了?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古代下邽县的地域,包括现在的渭南市临渭区渭河以北,而且还要大一些;县衙所在地最早在今天的故市镇巴邑村,隋初至元末650余年,县衙所在地在今天的下邽镇。白居易、张仁愿的故里确实是下邽县,寇准又长期做官于此,但下邽县缩小为下邽镇,于是下邽镇就自然而然称作“三贤故里”了。

白居易在家乡为母亲陈氏丁忧期间修建了“白氏陵园”,陵园内广植松柏、花草,树碑立坛,规模浩然,香烟不断。丁忧期间,白居易和家人一起植树种桑,扶梨下田,从事劳作,深入民间,了解社情民意,写下了大量诗文。据学者考证,白居易在下邽县居住时间较长,作品甚丰, 诗文总计 141首(篇);另有在外地思念故乡、表现诗人对故乡深情的诗文 123首(篇)。白居易关于故乡下邽的诗文总计264首(篇),由此可见,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为母丁忧期间, 白居易一直处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为此,他曾写下《慈乌夜啼》一诗: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这首寓言体的诗, 借咏慈乌抒发了深切的思母之情,并借以鞭挞那些人世间的不孝之人。由此可见,白居易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之深。

下邽乡居期间,白居易深切体验到民生疾苦,这为他后来提倡“新乐府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诗人仕宦生涯中屡遭贬谪、排挤和打击埋下了伏笔,然而故乡下邽的生活也为白居易始终心系百姓、为民造福锻造出坚定的信念。

白居易年轻时曾经与一位平民姑娘湘灵相爱,由于种种原因,两人终未结合,诗人抱憾终生,异常痛苦,时时做诗抒发内心的隐痛。这段缠绵悱恻、百转千回的爱情心路,最终凝成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因此,我们阅读《长恨歌》,在感受诗人鞭挞唐明皇荒淫误国的同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独具特色的白氏爱情音符。就这一点来看,与其说《长恨歌》是在写帝王与妃子,倒不如说这首诗是献给湘灵姑娘的挽歌,是白居易一生深藏心底的爱情交响曲。没有痛彻心扉的爱的挣扎,哪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佳句!

元和十一年,白居易贬谪江州司马两年,送客九江,不期而遇琵琶女,琴音与心音交织,琵琶女凄苦身世与诗人贬谪之苦共鸣,一首传诵千古的名篇《琵琶行》诞生了。封建时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与下层歌女的这一偶遇,不仅催生了这首千古名篇,更酿造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名句。

观众朋友们,我们的老乡党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词流传至今有3800多首,数量居唐代诗人之首。他的诗通俗晓畅,明白如话,就连老婆婆都能听得懂。文学创作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功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火星上的一座山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观众朋友们,乡党们,我们渭南市临渭区有白居易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我们当地人特有的一份荣耀。珍视文化、珍视历史,珍视灿若星辰的先贤,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值得庆幸的是,咱们渭南市人民政府,于上世纪1996年清明节,在其故址上恢复修建了“白氏陵园”,占地16.5亩,共竖立15块墓碑,陵园埋葬着四代15人。园内设有祭祀广场,还有新加坡、韩国等白氏后裔竖立的纪念碑。

从那时起到现在,渭南市人民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就非常注重文化传承,四马路命名为“乐天大街”,经开区东西主干道命名为“香山大道”,现在还要规划建设“白居易文化园”。我们三贤中学的楼宇、道路命名也有“乐天楼”“居易楼”“行贤路”“礼贤路”等名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渭南市临渭区就成立了“白居易研究会”“乐天诗社”等团体,白居易研究不断深入。

故事讲述人王满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