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头七是什么意思(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

在一部叫做《宫心计》的早年香港电视剧中,有过这样一个场景。贤妃娘娘的母亲万夫人因为被陷害“谋害皇嗣”而处以死刑,娴妃娘娘拼命去阻止也未能挽回娘亲的生命,就在母亲死去之后的第七天,她和女主角刘三好到自己宫中一同祭拜母亲。

葬头七是什么意思(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1)

“娘女儿不孝,未能为你生荣死哀,一壶清酒送慈亲,黄泉路上待招魂。”然而本就一片哀伤的氛围中,却出了意外。

“本宫叫你准备冥镪,怎么只有金宝和银宝,一张纸钱都没有。”这位本就满面愁容的女子不禁落下泪来,“无纸钱可用,那娘在黄泉路上没有钱买路票,无钱打发鬼差,连走过奈何桥,想买一碗孟婆汤,忘记今生苦痛都无能为力。”

在规矩森严的后宫之中,祭拜一位谋害皇嗣而死去的罪人,明显就已经触犯了宫规,简直就是对皇帝太后等人的大不敬,是对皇帝判决的蔑视。可是这一个小小的后妃却能顶住这些压力去祭拜自己母亲的头七,这是为何呢?

葬头七是什么意思(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2)

这部宫斗剧的设定是在唐朝,而贤妃敢暗中祭拜自己的母亲,一是说出了贤妃品行单纯孝顺,二也是说明了那个朝代,在头七这一天祭拜,对于死去的人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头七代表着些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重要?

在古书《北史·胡国珍传》有这样的记载:“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翻译成现代白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我下诏从死后到七个七天以内,每天都要准备好多名僧人的饮食“。而这句话即是主流观点中,头七这一个丧葬习俗的的出处。

葬头七是什么意思(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3)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些词语比如僧人,能让我们联想到佛教,再来结合历史因素,佛教传入中国并世俗化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唐初,正好符合了《宫心计》中祭拜亡母的那一幕。由此处看来,我们能看出《宫心计》制作团队的用心。

头七祭拜这个习俗,正是来自于佛教文化。佛教认为七这个数字是一个轮回,在死后的每七天之内,都可以找到下一世的缘分,所以每逢七日就要进行祭拜和超度,如果在七个七天以内没有找投胎转世的路,就只能变成孤魂野鬼。

但是万事万物都是有变化的,在之后的历史中,这个习俗进行了演变。人们都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死亡的第一个七天,也就是“头七”那一天回到生前的家中。在那一天,亲人们需要对亡灵进行祭拜,包括烧纸钱和备下饭菜。

有了纸钱,亡者可以打赏给他带路的鬼差们,等到了孟婆桥上,还可以用这些银钱买一碗孟婆汤,忘记今生的苦痛和对家人的思念。而给他备下的那一顿丰盛的饭菜,也可以让亡灵在走上黄泉路的最后一刻吃上一顿饱饭。寓意这一生也有了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葬头七是什么意思(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4)

那么在一个人死去之后,他的亲人们难道不会对他抱有怀念之情,他也不会想念自己的家人吗?当然会。想念又如何?但在习俗中,头七这一天,即使亡魂回到了家中,也绝对不能看见自己的家人,不然便会留恋尘世,不舍自己的家人,从而影响到鬼魂的投胎转世。

相对的为了让亡灵有更好的下一世,他的家人需要在烧好纸钱备好饭菜之后躲起来,不能让他碰见。

虽然让亡魂和自己的家人无法相见,不能最后解那一点思念之情,听起来有些残忍,但是在习俗的观念之中,这样残忍的行为是为了让这些亡灵们有更好的归宿,这一行为的实质也就是爱。

葬头七是什么意思(丧葬文化中总有头七一说)(5)

在现代社会之中,我相信很多人都拥有十分科学的观念,认为世界上并没有鬼魂。但是这些认为世界上没有鬼魂的人,很大一部分也会坚持做头七的那一场法事。会不会有人觉得他们无趣懦弱,被封建礼教冲昏了头脑?但其实,这可能是他们对离去的爱人,最后一点念想。

我们不能带有有色眼镜来看待这种似乎有些封建的仪式。我们也不能无情的要求世界上这种带有封建色彩的纪念完全消失,因为在那些带着悲伤心情做出的饭菜中,在那些一片一片扔向火堆的纸钱里,包含着对亲人的爱,对亡者的情,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在他人经历悲伤的时候,予以他们安抚的心情。

同时笔者也希望,这种对亲人无私的爱,能够在这世间,以为所有世人容纳的形式,延续下去。

我的微信公众号“袁史”,希望您能关注

参考资料:电视剧《宫心计》 头七百科词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