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泸定地震的不同舆论(泸定与汶川地震关联)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经正式测定,09月0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止6日16时,发布会通报,此次地震共造成6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遇难38人,雅安市遇难28人,另有15人失联。

关于四川泸定地震的不同舆论(泸定与汶川地震关联)(1)

四川之所以经常发生地震,主要在于其处于亚欧板块以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时常被挤压。四川省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的欧亚地震带上,即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全球约15%的地震来源于欧亚地震带。大约5500万年前,印度板块的地壳离开南极大陆,以每年18~19.5厘米的速度冲向欧亚大陆板块,并且斜着插到后者下方。印度板块的推挤制造了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同时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形成侧向滑动的横断山系。泸定地震的震中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横断山脉东部的大雪山-贡嘎雪山(鲜水河地震带)一带上。请看下图。

关于四川泸定地震的不同舆论(泸定与汶川地震关联)(2)

而经常看到网上有这样的说法“四川经常会发生大地震”,其实这个观点说法有点片面。四川地震活动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西强东弱,一般来说四川东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四川地震多,主要指西部,地理区域上属于川西地区,川西有一个”地震窝“,这里在我国五大地震带中属于“青藏高原地震区”。此外,四川省内有多条地震带,其中最主要的地震带有三条,分别为松潘、龙门山地震带和鲜水河地震带以及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

关于四川泸定地震的不同舆论(泸定与汶川地震关联)(3)

但泸定6.8级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原因是:9.05泸定地震位于鲜水河地震带上,而5·12汶川地震位于龙门山地震带上。此次泸定地震和“5·12汶川地震”在大方面的关联是,二者都处在南北地震带上。地震专家人为,从地震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会认为此次地震是一个新的地震事件,而学术上对余震有明确的定义,而此次泸定的6.8级地震不符合汶川地震余震的定义。请看下图。

关于四川泸定地震的不同舆论(泸定与汶川地震关联)(4)

泸定6.8级地震属于走滑型浅源地震,板块破裂时间6.52秒。地震专家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磨西断裂附近,为主震-余震型地震,历史上鲜水河断裂带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此次泸定6.8级地震并非汶川地震的余震,另外此次地震也和干旱无关。有网友认为四川甘孜泸定的此次地震与今年的干旱有关,也有网友拿出“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理论来解释此次地震,没有科学依据。

而四川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分布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鲜水河地震带是四川地震活动的高强度地带;其次,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活动在整个地震带上发生不均匀;第三,强震在断裂带中段往返跳跃迁移是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的一个显著特点。

关于四川泸定地震的不同舆论(泸定与汶川地震关联)(5)

地震能否提前预警,目前很难做到。数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会发生15到20次7级以上强地震和2到4次8级以上的超强地震,而全球各种大小地震高达500万次,也就是说,地球上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数据是不是令我们头皮发麻呢?究其原因是地震发生之前根本就无统一规律可循。然而在地震预测方面感觉动物比人类的感知能力要强的多得多。有网友表示,这次四川甘孜泸定6.8级地震发生前,有多中预兆反常现象表现。比如在地震的前一天,成都周边天空出现了巨响,疯狂的飞虫鸟类和蝙蝠群乱飞等等。

关于四川泸定地震的不同舆论(泸定与汶川地震关联)(6)

有些人说“地震云”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而代表人物就是旅美华人寿仲浩先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而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今本《竹书纪年》中,大约在公元前1831年。而关于地震的预测最早的国家也是我国,早在东汉时代的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近代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由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吉·帕尔米里于1855年发明,它的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但在时间上却晚了1700多年。

而目前我们人类的能力只能对地震做出预警,还无法预测。不过一般只能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预警,还要抢在破坏性强的横波到来前发出。千万不要小瞧了这几秒的时间,据科学研究估算,当预警时间为三秒时,就已经可以减少14%的伤亡了;如果提前几十秒预警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逃过一劫,但是如何获取地震预警信息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强震一般发生在夜间,在这个时间段通过网络、电视、短信方式进行地震预警,显然效果不会特别理想。至于何种方式最有效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关于四川泸定地震的不同舆论(泸定与汶川地震关联)(7)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