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人的饮食(在明朝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

✦✦✦

吃喝是小事,但官员的吃喝之风却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心向背。官员吃喝之害,胜于猛虎,不是危言耸听。古代政府在禁止官员吃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建了一系列制度措施。这些制度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当时社会面临的官员吃喝腐败问题,也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

明朝时期人的饮食(在明朝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1)

【汉朝】

官员接受宴请必须自己买单,违者免职处理

据史料记载,西汉初期,为了实现国家的强盛,汉文帝和汉景帝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治国理念,在政治上温和仁慈,在经济上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大力发展生产,史称“文景之治”。国家强盛了,官员难免膨胀,公款吃喝之风盛行,民间怨声载道。为此,汉景帝刘启为官员吃喝“立规矩”,规定官员不管官职大小,在上任、离任及外出巡视时,不得接受宴请,如果实在无法拒绝,必须自己掏钱买单,否则将免除职务。

汉朝对官员违规吃喝进行免除职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吃喝带来的腐败现象,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环境,树立官员清廉的形象。

明朝时期人的饮食(在明朝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2)

【魏晋南北朝】

官员大吃大喝最高可被判死刑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十分重视国家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对于有可能危害到经济发展的行为,将施以重刑。据史料记载,在北魏献文帝时期,“所监治受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与者以从坐论”。意思就是巡视监察官员不能大吃大喝,如果在巡视时吃了一只羊、喝了一壶酒,就要被处以死刑,一起参与大吃大喝的随从按照连坐判罪。

明朝时期人的饮食(在明朝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3)

【唐朝】

官员进京汇报工作,吃喝自掏腰包

盛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都城长安,极为繁华,整座城灯火通明,号称“不夜城”,可见唐朝国力之强盛。唐朝真正对官员吃喝进行限制的制度出现在唐朝后期。这时候的唐朝由盛而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皇权削弱,财政空虚。各地节度使来都城长安觐见,吃好喝好玩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于是朝廷要求各地节度使觐见皇帝时,自己掏钱摆酒席,名为“买宴”。晚唐的“买宴”,看似与限制官员吃喝腐败没什么关联,但仔细推敲背后的原因,本质上还是官员吃喝腐败问题。虽然“买宴”的规矩无法改变官员吃喝腐败的状况,但这也相当于“经济制裁”。

明朝时期人的饮食(在明朝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4)

【宋朝】

降职罢官、判刑、杖刑处罚

对官员吃喝管理最全最细的是宋朝。根据宋朝的法律制度,官员吃喝可能被处罚,也可能是福利。宋朝真正做到了有奖有惩。对于宋朝官员可以依法大吃大喝,这里不做详述。我们重点看看宋朝是怎么处罚违法吃喝的官员的。

官员吃喝超标,法办。据《庆元条法事类·职制门》(卷七)“监司巡历”记载,官员下基层,吃饭住宿都有统一的标准。如果超标,不仅官员本身要被处罚,随行的工作人员也要连坐受罚。如果官员在地方上接受宴请,严重者将被法办。

官员公务时间不得大吃大喝,更不能召妓,否则处以杖刑。据《庆元条法事类》记载,宋朝规定本地官员不得聚众宴请吃喝妨碍公务,来做客的外地官员如果在宴请时有妓女参加,处以80杖。浙江湖州一个叫刘藻的官员,在任期间大吃大喝,被人举报,被降职罢官。同样,王希吕、范成大与胡元质等人,也因为大吃大喝被宋孝宗免职。大文学家苏舜钦卖废纸买酒设宴、召妓助兴,被人举报弹劾,以“自盗”罪名被免职,并被赶出京城。

明朝时期人的饮食(在明朝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5)

【明朝】

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深知毫无节制的公款吃喝往往耗费国库,加重百姓负担,进而引起民愤,危及统治。因此,在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制定了官场公宴费用标准,给官员吃喝定下了规矩,严禁官员肆意大吃大喝,多吃一个菜都可能掉脑袋。这应该是史上最严的“反官员吃喝法”。

作为官员吃喝规矩的制定者,朱元璋以身作则。据史料记载,在皇后的生日宴会上,文武百官纷纷携重礼而至。可朱元璋为他们准备的菜肴却是简单的一盘炒萝卜、一盘炒韭菜、两盘炒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疑惑不解。朱元璋解释称:“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朱元璋望着满桌的贺礼,脸色阴沉,问他侄儿朱涛带了什么贺礼,得知是“翠珠二领、镯一双、佛八座”时,龙颜大怒,立刻命人当场把朱涛拿下。文武百官见此情景,个个吓得脸色苍白。

朱元璋对吓得胆战的文武百官说,你们的事就算了,贺礼全用来赈济。从今天起,无论什么宴席,最多四菜一汤,谁要是违反了,严惩不贷。他命人将这条法律昭告天下,对违反的官员,谁都可以举报,举报者有重赏。

文武百官连连应允。从此,四菜一汤在明初成为定律,有效制止了“官员吃喝之风”,并一直流传至今。

明朝时期人的饮食(在明朝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6)

【清朝】

官员吃喝已经疯狂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清朝初期统治者对官员吃喝保持足够的警惕之心,对于官员吃喝的管理集各朝代之长,详细规定了官员吃喝的制度措施。清政府还规定,京官到地方去巡视、督查或公干,出差费用一律自理,而地方官员不得宴请出差官员和馈赠礼物。在清朝初期官员吃喝之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清朝沿袭了明朝的低俸禄,京官待遇尤其低,因此外放或出差成了一些官员发家致富的机会。地方官为了升迁,也会常年孝敬上级领导。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在皇权体制下根本无法动摇的利益链。在这种大背景下,动用公款吃喝的现象极为普遍。

据史料记载,在嘉庆、道光年间,每年修缮黄河河道的费用高达数百万两白银,但真正用在河道修缮的不到十分之一,剩下的全部被官员吃喝或者贪污了。管理河道修缮的官员吃请宴席,小碗菜高达百数十道,厨师有数十人,宴会可以从下午一直到半夜,场面极其奢华。

推荐阅读

明朝时期人的饮食(在明朝多吃一个菜可能掉脑袋)(7)

《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这本书稿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古代官员的任用与管理,包括官员的考勤制度、选拔制度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立法与司法,对古代政府在律法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有序梳理;第三部分是经济发展与治理,这部分内容涉及古代的政商关系、古代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以及如何调控房价、盐价等内容,这些政策对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是政务服务与公共管理,包括古代的征兵制度、交通、医患关系等方面的政策;第五部分是民意采集与舆论传播,这一部分与媒体发达的现代社会有着密切联系。这五部分内容各有侧重,对古代中国的治理体系与治理政策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梳理。这为当代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