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做事有恒心有悟性(菜根谭心智淡泊)

菜根谭做事有恒心有悟性(菜根谭心智淡泊)(1)

一、

人生,须尽人事而知天命,只尽人事而不知天命,庸者之拙见也,只知天命而不尽人事,惰者之浅见也。

人生的一切际遇既取决于主观因素,但同时也由客观原因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呈现结果,所以在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应该行藏有度,既能够在外顺应种种外在的客观机缘,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事物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当外在因缘所致,需要自己身处于某一位置,做某一事,甚至于承担某一寂寥之苦的时候,也选择坦然应对,不抗拒,不偏执,选择随遇而安,使得自身能够适应当下现实生活。而当一切因缘具足时,不消极避世,同时也不强横蛮干,尽最大的努力去作为人生事功之中。

这样既能免除人生的心理负担,排除了内心怀才不遇的纠葛与痛苦,继而又不至于泯灭了内心有所作为的希望火种,当一切条件具足的时候,也能发挥自身之功用,为这个时代贡献出本有的力量。

而且,在你能够以坦然顺应的心思适应客观规则发展的同时,自然能由此塑造一份好的机缘,使自己从寂寥之中走向繁华。

菜根谭做事有恒心有悟性(菜根谭心智淡泊)(2)

因为人生的结果取决于自己的思想意志,而好的思想自然能主导好的结果,不管你的当下所遇见的际遇如何,也不管客观因素决定你会遇见什么,只要用正向的思想态度面对生命过程,那么自己始终都会因为这份正向的心思而获益,这就是既能“尽主观人事”,又能“知客观天命”所造就的智慧状态。

有一天,孔子对颜渊说:“国家任用我,我就推行我的政治主张,不能任用我,我就远避世事。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

子路说:“夫子如果统率军队,那么与谁同行呢?”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徒步涉水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赞同的。一定要找面临大事谨慎小心,细致、又善于谋略而成大事的人共事。”

在孔子的观点之中,就包含了尽人事知天命的道理,就像孔子所说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乘桴浮于海”

当没有遇见机会的时候,就选择蛰伏,去过平平常常的安稳生活,当遇到机会的时候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施展自己的抱负,一心为民,利益众生,同时在努力作为的同时能够谨慎小心,细致而又精通谋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正向作用。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之时能够顺应客观时事,坦然面对命运给予的方向,兼济天下之时能够谨慎细致,善于谋略,以正念力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菜根谭做事有恒心有悟性(菜根谭心智淡泊)(3)

二、

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他是我们熟知的三国名将。在战乱时期,他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到了年轻时兢兢业业,努力求索,为自己购置了一片田产,从此过着红尘隐居的生活,但是这并不足以引掩盖他内心的抱负,以及他才华所绽放的光芒。

后来在新野时,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本就求贤若渴,所以当下就答应下来,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典故。

后来刘备在和诸葛亮见面之后,开始请教天下大计,刘备说:“汉室倾危,佞臣当道,我自不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却因智术短浅,无所成就。但是我并没有因此失志,冒昧地请问先生天下可有使我完成夙愿的大计。”

诸葛亮看刘备一片赤诚之心,被他真诚所感,不仅对天下时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而且还为刘备指出了平定天下成就霸业的长远大计。

诸葛亮所提出的这一系列见解和策略不仅思路清晰,见解深刻,而且也极尽诚挚之情,这让刘备大为感动。

后来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说:“我之得孔明,犹鱼得水。”

后来诸葛亮与刘备两人也算是互相成就,诸葛亮借刘备的知遇之恩,施展了自己的抱负,成为千古名相,而刘备也借助诸葛亮的文采智慧,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

其实我们从诸葛亮对待人生的态度中,可以感受到淡泊于世,不忘抱负的大义胸怀,诸葛亮居于尘世之中,一方面恬淡生活,品味山泉乐趣,另一方面也不忘志向理想,抓住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得以塑造人生的利他功业。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身居要职,享受高官厚禄的人,要有山林之中淡泊名利的思想;而隐居山林清泉的人,要胸怀治理国家的大志和才能。

菜根谭做事有恒心有悟性(菜根谭心智淡泊)(4)

人生活到极致的态度,总结起来包含两者:其一是怀有高于世俗的淡泊之心,其二是具备胸怀天下的人生抱负。

淡泊之心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人生逆境波折的时候从容处世,即便身居于名利场之中,也能不被世俗名利所蛊惑,更不会为了名利,放弃人生的道德底线;而胸怀天下,可以让我们矢志不渝,哪怕起点很低,心中也有很高的理想,并且终身伴着那个理想向前行。

有的时候人生的理想或许不一定会实现,但是当我们带着理想向前走的时候,这样的生命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它具有极深的厚重感,同时也会指引着生命走向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正是“天命”。

所以说“尽人事”时“知天命”,同时“知天命者”,也定然能“尽人事”,两者相辅相成才是理想的生命态度。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