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设计(梁思成的装配建筑论)

装配式装修的话题谈了很久,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的观点就不说了,反对的观点一直集中在装配式装修会造成千篇一律,装配化装修的房屋都是简单的重复,让人腻味。

其实,我国近代最伟大的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梁启超之子)早在60年前就提出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并指出建筑装配化未来必然将取代现场手工作坊式的建筑装修方式,是建筑工业化的方向,而做装配式建筑,也要千变万化,而不是千篇一律。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设计(梁思成的装配建筑论)(1)

梁思成先生在60年代初期,应周恩来总理的之邀,在人民日报上撰写了一系列的随笔文章来阐述他的建筑理念。据说梁思成先生回忆,是某日在机场碰到了周总理,周总理拍着梁思成的肩膀说:你的《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一文,我看了,写的很好,这类文章以后不妨多写。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认识。“之后梁思成先生听从周总理的建议,在人民日报上开笔,说古论今,旁征博引,并亲自手绘文章插图,写了10多篇随笔小文,后都收录在梁思成的《拙匠随笔》中。

其中收录了两篇梁思成先生在1962年中写的关于装配化建筑和建筑重复和变化的文章,一篇是刊于1962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另一篇是刊于9月9日人民日报的《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

在后一篇文章中,梁思成先生写到: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在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里生产已逐步走上机械化生产的道路。唯独房屋的建造,却还是基本上以手工业生产方式施工。虽然其中有些工作或工种,如土方工程,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和运输,都已逐渐走向机械化;但到了每一栋房屋的设计和建造,却还是像千百年前一样,由设计人员各别设计,由建筑工人用双手将一块块砖、一块块石头,用湿淋淋的灰浆垒砌;把一副副的桁架、梁、柱,就地砍锯刨凿,安装起来。这样设计,这样施工,自然就越来越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了。”

并提出了“设计标准化,构件预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装配化建筑的设想。

同时,作为建筑艺术的大师。梁思成先生也预见到了:在建筑装配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矛盾。

梁思成先生的建筑学定义公式 “建筑⊂(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美学)”(符号⊂的意思是被包含于,∪表示结合,这是高等数学的符号)。梁思成先生这个公式的含义就是建筑是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美学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三要素就是适用,坚固,美观。在梁思成先生心中,建筑从来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梁思成先生认为,建筑师们必须在“设计标准化,构件预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的前提下圆满地处理建筑物的艺术效果的问题,并提出可以借鉴我国前代哲匠的传统办法。

这个办法在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文章中可以找到,在这篇文章中,梁思成先生写到,故宫里的每扇门,每个窗,每个墙的图案,每个部件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是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是千篇一律,可是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我们却会被故宫千变万化的浩瀚画卷所折服,梁先生说,这就是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装配式装修也是如此,标准化,预制化,并不能影响建筑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性。尤其是家庭装修的硬装部分,主要还是墙面地板天花的颜色和在造型的搭配,这些通过墙板,地板的颜色的搭配和吊顶龙骨的构架组合,同样是千变万化。

所以说装配式装修就如积木魔方一样,建筑过程如同搭积木一样简单方便,而装修装饰亦如魔方一样千变万化。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设计(梁思成的装配建筑论)(2)

时至今日,装配式建筑在欧美日等国已经成为建筑的主流,国内也开始兴起推广,梁思成先生九泉之下,可明目亦。

最后用林徽因女士写给梁思成先生的诗,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建筑师的怀念。

"忘掉腼腆,转过脸来,把一串疯话,说在你的面前"。

积木魔方装修:关注装配式装修,防雾霾新风和智能化建筑,点击下面图片广告可以找到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我联系,评论必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